
(1). 戰國 時由 周 王室分裂而成的 西周 、 東周 兩個小國的合稱。《戰國策·西周策》:“今公又以 秦 兵出塞,過兩 周 ,踐 韓 而以攻 梁 ,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史記·周本紀》:“ 秦 借道兩 周 之間,将以伐 韓 。”《晉書·束晳傳》:“是故兩 周 争東西之流, 史起 惜 漳渠 之浸,明地利之重也。”
(2).指 周 代。 周 在 犬戎 攻殺 幽王 後, 平王 即位,東遷 洛邑 ,遷都前史稱 西周 ,遷都後稱 東周 ,合稱“兩 周 ”。《北史·文苑傳序》:“逮乎兩 周 道喪,七十義乖。”
“兩周”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是常見解釋:
時間單位
指14天,即兩個星期。這是最常用的含義,常用于日常生活和書面表達,如“兩周後提交報告”“隔離觀察兩周”。
曆史朝代
指中國曆史上的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前256年),合稱“兩周”。西周以鎬京(今西安)為都城,東周遷都洛邑(今洛陽),是青銅器文化鼎盛時期,也是儒家思想萌芽階段。
其他特殊用法
若您有特定上下文(如曆史、醫學等),可補充說明以便提供更精準的解釋。
《兩周》是一個非正式的口語詞彙,指的是兩個星期的時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它來表示時間段為14天。
《兩周》的拆分部首是“⻌”和“⻍”,拆分後的筆畫數為5。
《兩周》這個詞是由“兩”和“周”兩個漢字組合而成。其中,“兩”表示數量為二,而“周”表示時間單位為一周。因此,将兩個“周”組合起來,形成了表示兩個星期的意思。
《兩周》的繁體字為「兩週」。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兩周》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兩週」,仍然是由“兩”和“周”兩個漢字組合而成。
1. 我将在兩周後回來。
2. 請在離現在兩周的時間内完成任務。
兩星期、兩周後、兩周内、雙周、兩個星期
十四天
一周、一周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