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龍額侯 ”。亦作“ 龍雒侯 ”。1.侯名。 漢 韓說 、 韓增 曾封此侯。《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都尉 韓説 從大将軍出 窳渾 ,至 匈奴 右賢王庭,為麾下搏戰獲王,以千三百戶封 説 為龍頟侯。”《漢書·佞幸傳·韓嫣》:“﹝ 韓嫣 ﹞子 增 封 龍頟侯 ,大司馬車騎将軍。” 顔師古 注:“雒字或作頟。”
2.泛指寵幸之臣。 唐 李颀 《别梁鍠》詩:“一言不合龍額侯,擊劍拂衣從此棄。”
“龍頟侯”是中國古代曆史中的特殊爵位稱謂,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起源與受封者
該爵位始于漢代,著名受封者包括韓說(韓嫣之子)和韓增。據《史記》記載,韓說因征戰匈奴有功,受封龍頟侯,食邑一千三百戶。
名稱構成解析
唐代詩人李颀在《别梁鍠》中寫道:“一言不合龍額侯”,此處将“龍頟侯”借指帝王寵幸的權臣,反映了該詞從具體爵位向泛化象征的演變。
擴展建議:若需了解具體受封者的曆史事迹,可查閱《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和《漢書·佞幸傳》原始記載。
《龍頟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它的意思是封號中的一種。這個詞可以拆分成“龍”、“頟”和“侯”三個部分。
1. 部首:龍的部首是“⾂”,屬于“⾂”部首的字有一些跟龍相關的詞彙。 2. 筆畫:龍的總筆畫是五畫,在該詞中,龍隻占據了一個字,其他兩個字分别是“頟”(8畫)和“侯”(8畫)。
《龍頟侯》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號制度。在古代中國,君王會給予功勳卓著的臣子封號,以示榮譽和特權。而《龍頟侯》就是其中一種封號,意味着被賜予了龍的尊號與尊貴的待遇。
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龍頢侯》,和簡體字寫法相比,它的書寫更加繁複。在繁體字中,每個字的筆畫都有所增加,給人一種古老神秘的感覺。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龍頟侯》這個詞在古代與現代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龍頟侯一直以來都是封號中的最高榮譽,代表着皇帝對臣子的崇高贊賞。
組詞:龍王、頟帶、侯服
近義詞:龍雲侯、金龍侯、玉龍侯
反義詞:庶民、賤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