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昭武穆的意思、文昭武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昭武穆的解釋

古代宗法制度,宗廟位次,始祖廟居中,以下父子遞為昭穆,左為昭,右為穆。祭祀時,子孫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禮。 周文王 於 周 為穆, 文王 之子 武王 則為昭,而 武王 之子 成王 又為穆。“文昭武穆”原指 文王 的子孫衆多,後則泛稱子孫繁衍。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其 文 昭 武 穆,跗蕚也如彼;天平地成,功業也如此。” 唐 楊炯 《唐右将軍魏哲神道碑》:“ 文 昭 武 穆,方駕齊驅;公子王孫,朱輪華轂。”參閱《文獻通考·宗廟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文昭武穆”是一個源自古代宗法制度的成語,其含義與演變可結合曆史背景和文獻用例綜合解釋如下:

一、起源與宗法制度

該詞源于周代宗廟祭祀的昭穆制度。宗廟中始祖居中,父子輩分按“左昭右穆”交替排列:如周文王屬穆位,其子武王為昭位,武王之子成王又歸穆位。這種排列方式既用于宗廟位次,也體現在祭祀時子孫的站位順序。

二、核心含義演變

  1. 本義:特指周文王後代繁盛,因文王、武王及其子孫在昭穆制度中形成代際延續。
  2. 引申義:後泛化為形容家族子孫昌盛、代代繁衍,如南朝徐陵《勸進梁元帝表》中“其文昭武穆,跗萼也如彼”即用此意。

三、文獻用例

四、文化意義

該成語不僅反映古代宗法制度的結構性特征,更成為中華文化中家族興旺的象征性表達,常見于稱頌家族傳承或曆史人物的文學創作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文昭武穆》的意思

《文昭武穆》是一個成語,表示一個人既文雅聰明又勇武英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文昭武穆》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文”、“彡”、“武”和“穴”。其中,“文”的部首是“文”字旁,“彡”的部首是“彡”字旁,“武”的部首是“歹”字旁,“穴”的部首是“穴”字旁。該成語的總共筆畫是16畫。

來源

《文昭武穆》最早出現在《宋史·曹州木菴傳》一書中。該書記載了劉備的事迹,形容他既有文化修養,又具有武勇威猛的特質。

繁體

《文昭武穆》的繁體寫法是《文昭武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作“文暘武穆”,有時也被寫作“文昭武武”。在不同曆史時期,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一定變化。

例句

他不僅才華出衆,寫得一手好文章,而且武藝高強,真是個文昭武穆的人。

組詞

文龍文短,昭華昭雪,武功武藝,穆如不可。

近義詞

文武雙全,文質彬彬,武勇雙全。

反義詞

文質彬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