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囉裡囉唆 ”。
“啰哩啰嗦”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語言特征
指說話内容繁雜,包含不必要的細節或重複,如“他啰哩啰嗦說了半小時,卻沒說清重點”。
行為表現
也可形容做事拖拉、步驟繁瑣,例如“流程設計得啰哩啰嗦,耽誤了進度”。
情感色彩
通常帶有批評或抱怨的意味,暗指對方缺乏簡潔性或效率。
該成語在《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中均有收錄,釋義一緻強調“語言或行為的冗餘性”。
啰哩啰嗦是一個常用而形象的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說話或做事情時廢話連篇、冗長累贅的樣子,或者形容一件事情冗長繁瑣、十分複雜。
該詞的拆分部首是 "口" 和 "艹",其中 "口" 是表示言語的意思,"艹" 則是草的意思。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3畫和6畫。
這個詞的來源不甚清楚,但有一種說法稱該詞可能來自于方言,意為多次重複。另一種說法是源自兒童的瑣碎孩子音,代表孩子們無法形成正确有條理的語言表達。
在繁體字中,啰哩啰嗦的寫法是 "囉哩囉嗦"。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可通過"辭海"查詢到,它以"囉"音作為開元四年前的字形注解,并結合到明代《玉篇》時的字形描述是"口果果也 從口 羅切十一"。
這個詞在句子中的例子有很多。例如:"他從早到晚都在啰哩啰嗦,讓人非常無法耐心地聽下去。" 或者 "這個手續太啰哩啰嗦了,我快無法忍受了。"
組詞中,與啰哩啰嗦意思類似的詞有:羅嗦、絮叨、廢話。而相反意義的詞則有:簡潔、扼要、精煉。
總結起來,啰哩啰嗦形容了一種說話或事情廢話冗長、冗贅的狀态,它可以用來描述人的說話方式,以及事情的繁瑣複雜程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