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先河的意思、先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先河的解釋

[anything that is advocated earlier] 古代以黃河為海的本源,因而帝王先祭河,後祭海,後來稱倡導作用的事物為先河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禮記·學記》

宋世學問之盛, 安定、 泰山為之先河。—— 清· 黃宗羲《宋元學案》

詳細解釋

(1).《禮記·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後以先河指本源、根本。 清 錢謙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周延儒授承德郎制》之三:“先河之報,或委或原,紹聞衣德,是誠在爾。”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任田青田居祠堂》詩:“探源溯先河,訪逸搜 小酉 。”

(2).稱凡事創導于先者。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世皆以《四庫》書成,歸功 紀 陸 ,不知學士(指 朱筠 )其先河也。” ********* 《祭夏重民文》:“觥觥我 粵 ,革命先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先河”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權威解析

一、詞源與字義

“先河”一詞源于中國古代祭祀文化。《禮記·學記》載:“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 意指古代君王祭祀水系時,先祭祀河流(河為本源),再祭祀海洋(海為歸宿)。後引申為“開創性的事物”或“應被優先尊崇的典範”。其構詞中:

二、現代漢語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規範解釋:

先河(xiān hé):

名詞。比喻倡導在先的事物。常指開創性的學術主張、制度或文化風範。

例句:梁啟超的變法思想開中國近代改革之先河。

三、文化内涵與權威引用

  1. 開創性象征

    在學術、科技、藝術等領域,“先河”強調首創性與奠基意義。例如:

    《夢溪筆談》被譽為“中國科學史的先河之作”(來源:《中國文化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禮制淵源

    其本義植根于周代祭祀制度。《禮記正義》注:“河為海本,故先祭之”,體現華夏文明“重本源”的哲學觀(來源: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

四、典型用例

五、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禮記·學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3. 《中國文化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
  4. 《中國通史簡編》,範文瀾著,人民出版社。

結語

“先河”不僅是一個詞彙,更是中華文化中“尊本源、重開創”精神的載體。其釋義融合曆史禮制與現代語義,成為漢語中标志“首創典範”的核心文化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先河”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n hé,其含義可從本源、引申義及現代用法三個層面解析:

一、本源釋義

  1. 詞源追溯
    源自《禮記·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古代認為黃河是海的源頭,帝王祭祀時先祭黃河(河)後祭海,故稱“先河”。這一儀式體現了對事物根本的重視。

  2. 核心含義
    最初指事物的本源或根本。例如清代錢謙益提到“先河之報”,即強調追溯根源的重要性。

二、引申義與曆史用例

  1. 開創性意義
    後引申為率先倡導或開創的事物。例如:

    • 孫中山在《祭夏重民文》中稱廣東為“革命先河”;
    • 清代學者黃宗羲認為宋代學問的興盛始于胡瑗(安定)、孫複(泰山)等先驅。
  2. 文學與學術應用
    現代常形容某作品或理論為某一領域的開創者,如“唐代傳奇開後代小說的先河”。

三、現代用法

  1. 廣義解釋
    泛指領先、首創的事物或人物。例如:“這篇小說開創了現實主義的先河”。
  2. 單字拆分
    • 先:時間或次序在前,如“先前”“先驅”;
    • 河:特指黃河,後泛指河流或本源象征。

四、例句參考

通過以上解析可見,“先河”一詞既承載古代文化中對本源的尊崇,又延伸為對開創性貢獻的贊譽,兼具曆史厚重與現代活力。

别人正在浏覽...

百戲人表針逼介捕壯禅流産業政策持螯把酒舛駁吹氣如蘭畜妻墊借電針療法豆人紙馬對詞惡兇兇霏微風華腹載五車告行各不相謀隔室廣譬曲谕官話海人漢臯珠皇休徽纆狐裘蒙茸假分數绛趺腳不沾地矯奸激光器金牓蠲潔哙伍簾旌芒屦梅花妝夢官悶絶廟堂文學藕色奇度慶藴泉布先生曲藝染逆撒布散落韶虞生姿順陽説媒宿豪痛繩箨龍無軌電車賢德夫人鄉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