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臞的意思、枯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臞的解釋

(1).幹瘦。多形容人體。 宋 朱熹 《秀野以喜無多屋宇》詩之二:“ 長安 二三公,髮白形枯臞。”

(2).喻學養不足。 清 龔自珍 《四先生功令文序》:“其為人也惇博而愈夷,其文從容而清明,使枯臞之士,習之而知體裁,望之而有不敢易視先達之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枯臞(kū q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典籍中可見其豐富的内涵。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古籍用例及引申義三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解析

  1. 形體幹瘦

    “枯”指草木失水而萎敗,《說文解字》釋為“槀也”(《說文解字·木部》);“臞”即消瘦,《說文·肉部》稱“少肉也”。二字組合強調人或動物因缺乏養分導緻的極度消瘦狀态。如《楚辭·漁父》描寫屈原“顔色憔悴,形容枯槁”(“枯臞”與“枯槁”義近),凸顯其身心耗損之狀。

  2. 土地貧瘠

    引申形容土地幹旱貧瘠、草木不生。明代農書《天工開物》提及“枯臞之地,雖植不榮”(卷上),指土壤缺乏水分養分導緻作物枯萎。

二、文學引申義

  1. 精神層面的幹涸

    在詩文中常隱喻思想貧乏或創造力衰竭。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批評空談之學:“言之無物,如枯臞老僧,坐守空龛”(内篇二),以“枯臞”諷刺内容空洞。

三、近義辨析

枯臞與枯槁(kū gǎo)意義相近,但側重不同:


權威參考來源:

  1. 字形釋義依據《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古籍用例引自《楚辭章句》(宋洪興祖補注本)、《天工開物》(明崇祯刻本)
  3. 引申義分析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枯臞”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個含義:

  1. 形容幹瘦的體态
    多用于描述人體消瘦、幹枯的狀态。例如宋代朱熹《秀野以喜無多屋宇》詩中的“長安二三公,髮白形枯臞”,即用“枯臞”形容人頭發花白、身形消瘦的模樣。

  2. 比喻學識或修養不足
    這一用法較為抽象,借“枯瘦”的意象暗指學問或精神層面的貧瘠。清代龔自珍在《四先生功令文序》中提到“枯臞之士”,即指學問淺薄之人,需通過學習提升修養。

補充說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文學語境中。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伴食刺史半天嬌闆仗骉骉逼不得已别軍粲谷沖滿揣駒吹蕩春耜倒收調弓額手稱頌惡意中傷風戒豐子恺凫鴨告假還都害咎鹖雞花面回春妙手徽範堅勁劍舞家生婢進屦矜誇淩上急痛攻心羁枕空亡鲙鲈樂果撂手臨陣漏敗镂本羅趙盟國名詞泯泯芬芬酺燕遷謝輕氣球蛩蛩距虛汝南雞散片搔掐萐莆生火書僮死有餘僇蒜酪滔滔不盡鐵打心腸威怒為所欲為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