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sh one's hands of the matter; throw up (one's job)] 作罷;丢開不管
撂手甩袖
“撂手”是一個漢語動詞,讀作liào shǒu,其核心含義為停止繼續做某事、放手不管。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主動放棄或中斷正在進行的事情,帶有“不再參與、置之不理”的意味。例如:“他已撂手不管這個項目了。”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口語,常見于表達對責任、事務的放棄或推脫。如例句:“事情還沒解決,哪能撂手就走?”
近義詞與反義詞
結構分析
由“撂”(意為放置、抛棄)和“手”(代指行動)組成,字面可理解為“将手頭的事抛開”。
延伸用法
在方言或特定語境中,可引申為“撒手不管”的決絕态度,例如:“他撂手甩袖,轉身離開。”
若需更多例句或相關詞語擴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撂手是一個多音字詞,可以作為動詞和形容詞使用。作為動詞,指放開手,放手不管。作為形容詞,指輕易放棄、不再堅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康熙字典》将撂歸于手部首,包含了8個筆畫。
來源:
撂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典籍《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後來逐漸被廣泛使用。
繁體:
撂手的繁體字是「撂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多樣,有許多變體。撂手的古代寫法往往稍有差異,但總體來說仍然是以「撂手」表示。
例句:
1. 他在打遊戲時撂手不玩了。
2. 面對困難,她并沒有撂手退縮。
組詞:
撂包、撂倒、撂挑子、撂下
近義詞:
放手、抛棄、放棄、丢棄
反義詞:
堅持、堅守、不放棄、不放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