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昆夷的意思、昆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昆夷的解释

(1). 殷 周 时我国西北部族名。《诗·小雅·采薇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 郑玄 笺:“ 昆夷 , 西戎 也。”

(2).泛指西北方少数民族。 唐 李德裕 《扶风马公神道碑铭》:“帝欲 昆夷 即序,士马无譁。” 宋 沉括 《谢将士曲珍已下授官表》:“念四牡之驾,行释 昆夷 之忧;微一日之劳,遽蒙 东山 之閔。”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昆夷”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含义与历史背景

  1. 古代部族名称
    指殷周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属于西戎的一支。其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天的陕西泾渭流域一带,常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例如,《诗经·小雅》提到:“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说明周文王时期曾面临昆夷的威胁。

  2. 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在唐代以后的文献中,“昆夷”逐渐演变为对西北游牧民族的泛称。如李德裕《扶风马公神道碑铭》中“帝欲昆夷即序”即指安抚西北民族()。


二、文献出处与演变

  1. 经典文献记载

    •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文王为西伯,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印证其与中原的对抗关系()。
    • 郑玄注《诗经》时明确标注:“昆夷,西戎也。”
  2. 词义扩展
    部分文献(如)提到“昆夷”作为成语表示“兄弟和睦”,但此用法较为罕见,主流仍以部族名为核心含义。需注意结合上下文区分()。


三、近义词与关联概念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诗经》《后汉书》等古籍,或查阅权威历史词典(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昆夷

昆夷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为“日”和“戈”两个部首,共有8个笔画。它的出处可追溯到《史记·春秋书·邹阳列传》:“霍甲见邹阳之师,曰:‘昆夷胜也’。”此处用意为昆夷指勇猛善战的人民。

昆夷在繁体中的写法为「崑夷」。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不同于现在,往往采用了更加复杂的结构。昆夷这个词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为「昆夷」,其中的「戈」单独形成一个字,代表战争、武器等含义。

例句

1. 他们是昆夷,勇猛无敌,对抗外敌时总是能够取得胜利。

2. 那支昆夷部队在战场上战斗力十分强大。

组词

1. 昆夷之国:指勇猛善战的国家。

2. 昆夷行为:指勇猛善战的行为。

近义词

昆夷的近义词可以是:勇敢、英勇、强悍。

反义词

昆夷的反义词可以是:胆怯、懦弱、软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