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國家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的人都有責任。語本 清 顧炎武 《日知錄·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 《孫文學說--行易知難》第七章:“吾國人果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則人人當自奮矣。”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提出的著名觀點,其核心内涵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出處與背景
該觀點源自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原文為“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這一論述誕生于明清交替之際,針對當時社會動蕩、文化存續危機而提出。
二、核心思想
三、現代意義
四、常見誤解辨析
這一思想至今仍被廣泛引用,成為培養公民意識的重要文化符號。梁啟超曾将其提煉為八字成語,進一步擴大了影響力。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一句有着深刻意義的名言。它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有責任參與到國家興衰之中。下面來詳細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名言中的漢字拆分部首分别為「一、口、廣、止、夂、日、匕、萬、矢、冖、支、右、女、夕、犭、讠、複」,總共17個部首。整句話共包含27個漢字,總筆畫數為92。
來源:
這句話最早來源于南宋文學家陸遊的《嶽陽樓記》:“玩忽而不恤,亦不知天下之至人者也。玩忽者,民之大病也;恤念者,民之大幸也。行及衣裳,及膳飧。守節、忠信,與人方宜。宜之則民順,宜之則民從。可澤可畏,可愛可敬。然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繁體:
這句名言的繁體字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古時候漢字寫法:
由于這句話出自宋代,因此其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一個例子就是「亡」字的寫法,在古時候寫作「亡」,現在寫作「亡」。
例句:
這句名言可以用于鼓勵每個人在國家和社會發展中負起自己的責任。例如,可以用在教育中,激勵學生們勤奮學習,為國家的繁榮做出貢獻。也可以用于鼓勵社會公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貢獻。
組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近義詞:
責任重大、當仁不讓、義不容辭
反義詞:
漠不關心、逃避責任、推卸責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