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名。蹄平正,善登高。《爾雅·釋畜》:“騉蹄,趼,善升甗。” 郭璞 注:“騉蹄,蹄如趼而健上山。”
騉蹄(kūn tí)是古代漢語中特指良馬的專稱,其核心含義源自對馬匹形态特征的描述。《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為“良馬名,蹄平正,善登山”,《辭源》進一步解釋其“因蹄形端正而得名,多見于先秦文獻”。從字源學角度分析,“騉”字從馬部,《說文解字》注“騉,馬之良者”,而“蹄”則直指馬足特征,二者組合突顯此類馬匹的優質品性與實用價值。
在具體文獻應用中,《爾雅·釋畜》将騉蹄列為周穆王八駿之一,《穆天子傳》更以“踰沙曆石,騉蹄不蹶”的記載印證其卓越的越野能力。唐代訓诂學家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特别注解:“騉蹄之馬,其足平闊,故行山穩而不傾”,從生物力學角度強化了該詞的專業釋義。
“騉蹄”是古代漢語中對一種良馬的稱謂,以下是綜合詞典文獻的詳細解釋:
讀音與字形結構
核心釋義
文獻溯源
關聯用法
提示:該詞屬于生僻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極少,多見于古籍或專業文獻。如需更完整考據,可參考《漢語大字典》或訓诂學專著。
報憂悲泫不更事春序凍浦魚驚斷絶地都督方殷販水客人飛觥獻斝高門大屋弓兵公估局貢谀瓜蒂管榷雇倩黑鸩後時黃參黃籍花腥會務绛府腳底闆椒盤嗟丘津貼究味賣服冒濫冕帶面埶明表明監密要昵戲蓬瀛侶平英團牽夢喬相識切磋琢磨起席榮滋眚災雙瞳剪水搜句索鬭雞騰蹑替工停雲銅符同硯枉欲喂虎割肉維楫五愛教育閑疊銷聲匿影蠵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