騉蹄的意思、騉蹄的詳細解釋
騉蹄的解釋
馬名。蹄平正,善登高。《爾雅·釋畜》:“騉蹄,趼,善升甗。” 郭璞 注:“騉蹄,蹄如趼而健上山。”
詞語分解
- 騉的解釋 騉 ū 〔騉蹄( ?)〕一種蹄平正、善登山的良馬。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 蹄的解釋 蹄 í 馬、牛、豬等生在趾端的保護物,亦指有角質保護物的腳:蹄子。蹄筋。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騉蹄”是古代漢語中對一種良馬的稱謂,以下是綜合詞典文獻的詳細解釋:
-
讀音與字形結構
- 發音為kūn tí(ㄎㄨㄣ ㄊ一ˊ),其中“騉”為形聲字,部首“馬”表意,右半部“昆”表聲。
-
核心釋義
- 指蹄部平正且擅長登山的馬。古代文獻中強調其蹄部特征與登山能力,可能因平蹄更適應崎岖地形,故被視作優質戰馬或交通工具。
-
文獻溯源
- 《玉篇》《廣韻》等字書記載“騉蹄”為馬名,如《廣韻·古渾切》注:“騉蹄,馬名”。
- 康熙字典引述《集韻》注音“公渾切”(即“昆”音),進一步确認其讀音與釋義。
-
關聯用法
- “騉”可單獨使用,如“騉駼”泛指良馬,但“騉蹄”更聚焦蹄部功能性特征,屬具象化表達。
提示:該詞屬于生僻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極少,多見于古籍或專業文獻。如需更完整考據,可參考《漢語大字典》或訓诂學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騉蹄》是什麼意思
《騉蹄》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為馬蹄。
拆分部首和筆畫
《騉蹄》由部首馬和部首足組成,其中馬部的筆畫數為10,足部的筆畫數為7。
來源和繁體
《騉蹄》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具體出處不詳。在現代繁體字中,可以寫作「驄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騉蹄》的字形略有差異,其中「騉」部分寫作「駿」,「蹄」部分寫作「躰」。
例句
1. 快馬飛奔,騉蹄踏破長空。
2. 他心急如焚,騉蹄奔向目的地。
組詞
騉蹄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馬蹄、馬腳。
反義詞
反義詞沒有相關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