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督的意思、都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督的解釋

(1) [governor of province;military governor]∶總兵。古代的軍事長官。清初總兵一般都兼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官銜。民國初年各省也設有都督,兼管民政

馬副使 鳴騄? 徐任太守 民育及諸将 劉都督 肇基等皆死。—— 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command]∶統率

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詳細解釋

(1).總領,統領。《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後 備 詣京見 權 ,求都督 荊州 ,惟 肅 勸 權 借之,共拒 曹公 。”《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會 魏 軍動,詔以 嶷 為 南蠻 校尉、 荊 湘 二州刺史,都督八州。”

(2). 三國 時,帳下領兵者即稱都督,猶後世的衛隊長。《三國志·蜀志·張飛傳》:“臨發,其帳下将 張達 、 範彊 殺 飛 ,持其首,順流而奔 孫權 。 飛 營都督表報 先主 , 先主 聞 飛 都督之有表也,曰:‘噫! 飛 死矣。’”《三國志·吳志·甘甯傳》:“ 寧 先以銀盌酌酒,自飲兩盌,乃酌與其都督。”

(3).古代的軍事長官。《晉書·職官志》:“ 江 左以來,都督中外尤重,唯 王導 等權重者乃居之。”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 趙 相初除都督。”

(4). 民國 初為各省軍政長官。 魯迅 《朝花夕拾·範愛農》:“五天後便見報,開首便罵軍政府和那裡面的人員;此後是罵都督,都督的親戚,同鄉,姨太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都督”是中國古代軍事職官名稱,其含義與職能隨朝代演變而有所不同。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該詞最早見于東漢文獻,詞源可追溯至“督察、統領”之意。從曆史制度角度分析:

  1. 漢末至魏晉時期

    都督作為區域性軍事統帥,常駐戰略要地并統轄數州軍隊,例如《三國志》記載周瑜任東吳都督,總領長江防務。

  2. 唐代發展

    演變為地方最高軍政長官,唐太宗時期設立的“大都督府”兼管民政與軍事,職權涵蓋賦稅征收、司法裁判等事務,《舊唐書·職官志》載其“掌督諸州兵馬、甲械、城隍、鎮戍、糧廪”。

  3. 明清變革

    明代設五軍都督府分統全國衛所,清代則逐漸虛化為榮譽性武官銜。《明史·職官志》明确都督需“率其屬以聽于兵部”,體現中央集權強化趨勢。

現代漢語中,“都督”作為曆史詞彙仍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研究,指代古代軍事統帥。該詞在《辭海》中被定義為“中國古代軍事長官或領兵将帥的官職名稱”,其構詞法屬并列結構,“都”取“總領”義,“督”表監察職能。

網絡擴展解釋

“都督”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軍事官職,其含義和職能隨曆史演變而發展,主要可分為以下階段:

一、起源與早期職能(東漢至三國)

  1. 監察官性質:最初作為軍隊監察官出現,東漢光武帝時期設“督軍禦史”臨時監督出征軍隊,事畢即撤。
  2. 軍事統領轉型:漢末三國時期逐漸演變為軍事統帥,如《三國志》記載張飛部下有“營都督”,負責軍營管理。

二、職能擴展(魏晉至隋唐)

  1. 地方軍政長官:魏晉時期成為統領地方軍政的核心職位,如《晉書》提到東晉王導曾“都督中外”,總攬軍事大權。
  2. 唐代節度使前身:唐代發展為“節度使”,統管地方行政與軍事,成為藩鎮勢力的基礎。

三、制度變革(宋元至明清)

  1. 中央軍事機構:明代設五軍都督府,分掌全國衛所軍隊,與兵部形成“統兵權”與“調兵權”分離的體制。
  2. 清末民初延續:民國初年各省設都督,兼管民政與軍事,如魯迅作品中提到的“都督”即此類官職。

四、核心職能總結

文學典故示例

王勃《滕王閣序》中“都督閻公之雅望”,即指唐代洪州軍政長官閻伯嶼,體現都督的地方權威。

(注:以上内容綜合自搜狗百科、樂樂課堂、今日頭條等多方權威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鳌圖榜服保禳碧井兵刃逞施撤消揣歪楚琴雌蜂撺慫待令笪日得靠獨占鼇頭非法分桃斷袖公莫舞乖遇紅丸黃褐侯交際明星積波衱袶及己吉羅米突金覊絕緣體刻謙苦于讕語雷煥留劍履屦悶酒謎燈明媒正禮泌瀄木産涅盤諾諾連聲被甲持兵鉗赭傾險榷巧睿感撒潑神庥事務爽迅松道遂歌素質教育貪情韬閣鐵紗推援委陋溫信香消玉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