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維檝 ”。系船之繩和船槳。 漢 賈誼 《治安策》:“若夫經制不定,是猶度江河亡維楫,中流遇風波,船必覆矣。” 漢 桓寬 《鹽鐵論·刑德》:“執法者,國之轡銜;刑罰者,國之維檝也。故轡銜不飭,雖 王良 不能以緻遠;維檝不設,雖良工不能以絶水。”
“維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引申義及文獻用例中綜合理解:
字面含義
由“維”(系船的繩索)和“楫”(短槳)組成,字面指控制船隻的繩索與船槳,是航行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例如《鹽鐵論·刑德》中以“維楫”比喻國家治理中的刑罰與法律,強調其重要性。
引申意義
在文獻中,“維楫”常被引申為維持秩序或解決問題的手段。如漢桓寬提到:“執法者,國之辔銜;刑罰者,國之維楫”,将法律與刑罰比作治理國家的關鍵工具。
讀音與争議
文獻用例
“維楫”本指船具,後多用于比喻治國手段或關鍵措施,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
維楫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種含義。首先,它可以表示維護、保持的意思。其次,維楫還可以表示修理、整治的意思。此外,維楫還可以用來指代某些手工藝人修整木材的工具。
維楫的拆分部首是纟和木,分别代表絲繩和木頭的意思。維楫的總筆畫數為17筆。
維楫是由“維”和“楫”兩個字組合而成,其中,“維”表示維護、保持的意思,“楫”表示船槳。維楫的合并意義是修理船隻,保持良好狀态,使船舶能夠正常行駛。
維楫在繁體中寫作維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維楫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基本上保留了現代漢字的特征。例如,維線會有一些曲折彎曲,楫的結構也可能稍有不同。
1. 他們必須維護并維楫船隻,以保證順利的航行。
2. 他用維楫将破損的木船修整得煥然一新。
1. 維修:表示修理、保養。
2. 楫船:指修複好的船隻。
3. 保持:表示維護、使保持原狀。
1. 維護:保持、保護。
2. 維持:保存、維護。
3. 修整:修複、整治。
1. 破壞:損害、破裂。
2. 破毀:摧毀、毀壞。
3. 損壞:損傷、毀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