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管榷的意思、管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管榷的解釋

亦作“ 管搉 ”。亦作“筦搉”。古代指官府對鹽、鐵、酒等的專賣。 唐 劉禹錫 《武陵書懷五十韻》:“校緡資筦榷,復土奉山園。”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下:“﹝ 李蔚 ﹞判鹽鐵, 程 為 揚州 院官,舉 吳堯卿 ,巧於圖利一時之便, 蔚 以為得人,竟亂筦搉之政。”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二》:“ 李錡 之擒也,侍婢一人隨之,裂帛自書管搉之功,言為 張子良 所賣。”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一節:“九六6*四年, 宋太祖 下令各州,從今年起,每年所收的民租和管榷(專賣)收入,除地方支用外,錢帛之類都要全部運送京師。”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管榷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管榷"是中國古代經濟史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特指國家通過行政權力對某些重要商品(尤其是鹽、鐵、酒、茶等)的生産、運輸和銷售實行壟斷經營或專賣管理的制度。其核心在于國家控制特定商品的流通以獲取財政收入。

  1. 字義與核心含義

    • 管:本意為管理、掌管、控制。《漢語大詞典》釋“管”有“掌管;管理”之義(《漢語大詞典》)。
    • 榷:本意為獨木橋,引申為專利、專賣、專營。《說文解字》段玉裁注:“榷…引申之,專利曰榷。”《辭源》釋“榷”為“專利;專賣”(《辭源》)。
    • 管榷:合指國家管理并實施專賣/專營(榷)的制度。其本質是政府運用行政權力,排除私人經營,直接介入特定商品的市場活動,壟斷其利益。
  2. 曆史演變與主要形式

    • 起源與發展:管榷制度的思想和實踐在中國源遠流長。春秋時期齊國管仲的“官山海”(即國家控制鹽鐵資源)被視為早期雛形。漢武帝時期(公元前2世紀)為應對財政危機,在桑弘羊主持下,大規模推行鹽鐵官營和酒類專賣(“榷酤”),标志着系統性的國家專賣制度正式确立(胡寄窗《中國經濟思想史》)。
    • 主要專賣品:
      • 鹽專賣(榷鹽):曆朝曆代最為普遍和重要的專賣形式。國家控制鹽的生産(鹽場)和銷售(劃定銷區、特許商人運銷),是財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吳慧《中國鹽法史》)。
      • 鐵專賣(榷鐵):漢、唐等朝代曾實行,國家壟斷鐵礦開采、冶煉和鐵器制造銷售。
      • 酒專賣(榷酤/榷酒):漢、唐、宋、元等朝代多次實行,由國家控制酒曲生産或直接經營酒坊。
      • 茶專賣(榷茶):唐宋時期發展成熟,政府設立茶場,控制貨源,通過“榷貨務”和特許商人(“交引鋪”)進行銷售(漆俠《宋代經濟史》)。
      • 其他:有時還包括礬、香料等商品。
  3. 目的與作用

    • 增加財政收入:這是推行管榷最直接、最主要的目的。壟斷經營能獲取高額利潤,成為國家財政(尤其是皇室和軍費開支)的重要來源,常被稱為“富國之術”。
    • 抑制豪強:限制富商大賈壟斷重要資源、操縱市場、獲取暴利,将這部分利益收歸國有。
    • 調節經濟:政府認為對關系國計民生的商品(如鹽、鐵)實行專賣,可以穩定價格、保障供應、防止私人囤積居奇。
    • 加強中央集權:控制重要經濟命脈,增強中央政府的經濟實力和對地方的控制力。
  4. 評價與影響

    • 積極作用:在特定曆史時期(如戰争、財政困難時),管榷制度确實能迅速有效地增加國家收入,支撐龐大開支。
    • 消極影響:
      • 效率低下與腐敗:官營機構往往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且易滋生貪污腐敗。
      • 質次價高:壟斷導緻商品質量下降,價格卻可能因無競争而上漲,加重百姓負擔(尤其是必需品鹽)。
      • 抑制工商業發展:限制了私營工商業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活力。
      • 走私盛行:高額壟斷利潤刺激走私活動猖獗。

“管榷”是中國古代國家幹預經濟的重要手段,指國家通過行政壟斷對鹽、鐵、酒、茶等特定商品實施專賣的制度。其核心目标是增加財政收入,同時也具有抑制豪強、調節經濟、加強集權等意圖。雖然在一定曆史條件下有其必要性,但也帶來了效率低下、官商腐敗、民生負擔加重等弊端,是理解中國古代經濟制度和政府財政運作的關鍵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

“管榷”是一個曆史經濟學術語,指中國古代官府對特定商品的壟斷經營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曆史背景與實施領域

  1. 主要商品:鹽、鐵、酒是古代管榷的核心對象(、)。例如:

    • 唐代劉禹錫《武陵書懷五十韻》提到“校緡資筦榷”,反映官府通過專賣制度征稅。
    • 宋代曾鞏《議茶》稱“管榷之利,茶其首也”,說明茶葉也被納入專賣。
  2. 經濟目的:通過壟斷高利潤商品,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同時抑制商人勢力(、)。

三、其他寫法與延伸

四、文獻例證


管榷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經濟調控手段,通過官府壟斷關鍵商品實現財稅集中,其曆史可追溯至漢代鹽鐵官營,并在唐宋時期進一步擴展。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漢書·食貨志》或《宋史·食貨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管愁愁躊竚揣事出令澹足邸所東亳貳尹赴調高愁高誼狗監光生含聽痕廢紅綿惶然鑒澄绛引幡祭菜集場際留爵韠君王康乾悾款恐龍空說狂達捆心良貴倫侪蠻不講理陪面霹靂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迫晦遣具情華窮氣衫子疏條屬餍天闉帖子詞銅爨兔管脫銷刓弊唯我論五廟無所不曉顯朝遐念瞎神搗鬼暇隟西皓溪客喜馬拉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