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英團的意思、平英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英團的解釋

鴉片戰争中, 英國 侵略軍于1841年( 道光 二十一年)5月攻陷 泥城 、 四方 炮台,炮擊 廣州 。 清 将 奕山 乞和,訂立《廣州和約》。 英 軍四出搶掠, 三元裡 一帶人民奮起反擊,表現了 中國 人民反抗侵略、堅強不屈的鬥争精神。當時人民武裝曾豎立“平英團”大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平英團是中國近代史上鴉片戰争時期(1841年)在廣東地區自發形成的民間抗英武裝組織,其名稱與性質具有特定的曆史背景和含義:

  1. 名稱釋義與背景: “平”意為“平定”、“平息”或“讨伐”;“英”指“英國”或“英國侵略者”;“團”指“團練”,即民間武裝組織。因此,“平英團”直譯為“平定/讨伐英國(侵略者)的民團”。其成立源于1841年5月三元裡抗英鬥争的勝利。面對英軍的侵略暴行,廣州城北三元裡及附近103鄉的民衆自發聯合,以“社學”(地方文教與自治組織)為紐帶,組建武裝抗擊英軍,并取得了鼓舞人心的勝利。隨後,為擴大抗英力量,在升平社學(後改稱“升平公所”)的基礎上,聯合各鄉社學、公所,形成了更廣泛的抗英聯盟組織,即“平英團”(亦有史料沿用“升平社學”之名,但其抗英職能明确)。其核心宗旨是保衛鄉土,抵抗外來侵略 。

  2. 性質與活動: 平英團并非官方軍隊,而是典型的民間自衛武裝(團練)。其成員主要是農民、手工業者、部分士紳及愛國志士。主要活動包括:

    • 組織鄉勇,進行軍事訓練。
    • 發布文告(如《全粵義士義民公檄》),揭露英軍罪行,號召抵抗。
    • 協調各鄉力量,聯防自衛,保衛家園。
    • 采取經濟抵制(如拒絕與英商貿易)、襲擾小股英軍等鬥争形式。
  3. 曆史意義: 平英團(及其代表的社學武裝)是近代中國人民自發組織起來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先聲。它展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沉重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有力支援了官方的反侵略鬥争(盡管清政府最終妥協求和),在中國近代民族抗争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近代史》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在講述第一次鴉片戰争章節中,會明确提到三元裡抗英及隨後以升平社學(平英團)為代表的廣東人民抗英鬥争,闡述其背景、過程和意義。 (可參考大學曆史課程通用教材或權威通史著作)
  2.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争再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這部研究鴉片戰争的權威學術著作,詳細考察了三元裡事件及之後廣東民衆的抗英組織(包括社學、平英團),提供了深入的史料分析和背景解讀。 ISBN: 9787108022943 (第11章等相關章節)
  3. 地方史志(如《廣州市志》、《廣東通史》近代卷):地方志書會詳細記載本地區重大曆史事件,對三元裡抗英及平英團(升平社學)的組織、活動有更具體的地方性記錄。 (可查詢廣東省、廣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出版的官方史志)
  4. 《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清代官方檔案彙編,其中收錄了關于廣東民衆抗英(包括平英團相關活動)的奏折、上谕等原始文獻,是研究該組織的一手史料。 (可在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或相關數據庫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平英團”是鴉片戰争期間(1841年)中國民衆自發組織的抗英武裝,其名稱中的“平”意為平定、抵抗,“英”指英國侵略者。該詞與三元裡抗英鬥争這一曆史事件直接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曆史背景與事件經過

  1. 英國侵略與清廷妥協
    1841年5月,英軍攻陷廣州城北的泥城、四方炮台,炮擊廣州城。清廷将領奕山無力抵抗,與英軍籤訂《廣州和約》,同意賠款并撤出廣州城。
  2. 民衆自發反抗
    英軍隨後在城郊燒殺搶掠,激起民憤。廣州三元裡一帶的鄉民、絲織工人、漁民等聯合組成武裝力量,以“平英團”為名豎起抗英大旗,利用地形優勢與英軍展開戰鬥。

意義與影響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讨相關曆史事件,歡迎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白裳半導體包纏襃隆北部灣标撥飙烨不受用唱呻斥免出出跐住大雨滂沱飛煽伏汛改行公牌關雎還轅寒女橫搶硬奪弘休回茬火浴簡化漢字精銳凈頭九經百家苦行攔子馬凜秋龍鳳舸毛小子孟亭磨豆腐鬧花燈偏才平射炮樯橹千隨百順敲搒敲竹杠碁布星羅氣略雀兒腸肚賞收盛務實騰騰耍盤子悚恧所欽廳房穨弛推而廣之退魚柁工外生文修武偃五乘香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