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蒲密的意思、蒲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蒲密的解釋

蒲 與 密 ,古二縣名。 春秋 時, 子路 治 蒲 三年,有政績, 孔子 入其境,三稱其善。見《孔子家語·辯政》。 東漢 時, 卓茂 為 密 令數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遺。見《後漢書·卓茂傳》。後常用“蒲密”指教化盛行的地方。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三二:“ 蒲 密 之黎,遺時雍之世。”《宋書·良吏傳序》:“莅民之官,遷變歲屬,竈不得黔,席未暇煖, 蒲密 之化,事未易階。” 唐 張說 《徐高禦挽歌》:“ 蒲 密 遙千載,鳴琴始一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蒲密”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釋:

一、主流含義(基于高權威性來源)

指代古代蒲縣和密縣,象征教化盛行之地。典故源自:

  1. 子路治蒲:春秋時期,子路任蒲縣縣令三年,政績顯著,孔子途經此地三次稱贊其治理成果。
  2. 卓茂治密:東漢卓茂任密縣縣令時,推行教化,民風淳樸至“道不拾遺”。

後世因此用“蒲密”比喻社會治理良好、道德教化普及的地區,如陸機《演連珠》中“蒲密之黎,遺時雍之世”即表達對理想社會的追憶。


二、其他解釋(需謹慎參考)

個别資料(如)提到“蒲密”可形容思想深奧難測,但此釋義未見于高權威文獻,可能為引申或誤傳。建議優先采用主流含義。


擴展閱讀

若需了解子路、卓茂的具體政績,可參考《孔子家語·辯政》和《後漢書·卓茂傳》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蒲密》的意思

《蒲密》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蘆葦草叢中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的情況。這個詞常用于形容人在迷茫、困惑中無法解脫。

《蒲密》的部首和筆畫

《蒲密》這個詞的部首是“艹”(草部),表示與植物有關。它的總筆畫數是11,分别是:“艹”(4畫)+ “必”(8畫)。

《蒲密》的來源

《蒲密》最初是由兒童文學作家朱自清所創造的詞語。它出現在他的短篇小說集《草地》中。朱自清以生動細膩的描述,将蘆葦草的景象融入到人類的情感中。這篇作品以其深刻的意象和動人的叙述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

《蒲密》的繁體

《蒲密》的繁體字為「蒲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蒲密」也有不同的寫法。一種常見的寫法是「蒲謐」,為了方便書寫和理解,漢字的寫法在曆史演變中有時會有些許變化。

《蒲密》的例句

1. 這個年輕人在人生道路上苦苦追尋,但卻陷入了蒲密之中。

2. 她心中充滿了蒲密,對未來毫無計劃和目标。

《蒲密》的組詞

一些與《蒲密》相關的詞語:
- 謎底:指解開謎題或問題的答案。
- 迷途:指迷失方向,不知道怎樣前進。
- 困境:指陷入困擾的困難或進退兩難的境地。

《蒲密》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
- 迷茫:指心神困惑,無法明确方向。
- 失路:指迷失道路,找不到正确的前進方向。
反義詞:
- 明确:指清楚明晰,沒有困惑或迷失。
- 出路:指尋找到的前進方向或解決問題的方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