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決的意思、斷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決的解釋

見“ 斷決 ”。


亦作“ 斷決 ”。1.決斷;裁決。《禮記·問喪》:“故聖人為之斷決,以三日為之禮制也。” 漢 班固 《白6*虎通·情性》:“義者,宜也,斷決得中也。”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内外盛言 王伾 、 王叔文 專行斷決,日有異説。”《水浒傳》第六二回:“ 蔡慶 道:‘哥哥生平最會斷決,量這些小事,有何難哉?’”

(2).決斷事情的魄力。 唐 韓愈 《胡良公墓神道碑》:“及為 富平 尉,一府稱其斷決。” 明 吳承恩 《贈衛帥某榮膺選任障詞》:“斷決則寳刀照夜,動光景於吹毛;精神則玉隼橫秋,矯風煙於聳翮。”

(3).判案;判決。 漢 王充 《論衡·自紀》:“斷決知辜,不必 臯陶 ;調和葵韮,不俟 狄牙 。” 宋 歐陽修 《乞條制催綱司》:“如有違慢,并乞嚴行斷決。”《明史·刑法志一》:“若輒斷決,緻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論。”《曆史研究》1976年第2期:“規定由中央指派各地官府統一征收賦稅和斷決民間詞訟。”

(4).斷絕。 ********* 《馬克思與第一國際》:“從此多年, 意大利 實際上和第一國際斷決關系。”參見“ 斷絶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斷決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斷決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個層次:

一、現代常用義(動詞)

指對事務或問題作出明确、果斷的決定或裁決,強調處理過程的決斷性和不可更改性。

例:領導須及時斷決部門争議,避免工作停滞。

二、古漢語深層義(動詞)

  1. 裁斷訴訟:指古代官吏審理案件并作出判決。

    《漢書·王嘉傳》載:“聖王斷獄,必先原心定罪。”此語境中“斷”即含斷決之意。

  2. 決斷大事:引申為對重大事務的最終裁定,常見于政令、軍事場景。

    《後漢書·循吏傳》記:“每有政事,延臣争辯,帝辄斷決之。”


權威來源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釋義側重“果斷裁決”。
  2.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收錄古義“裁斷訟案”及文獻用例。
  3.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4年,詳釋“斷決”的司法與決策雙義項。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線上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現代釋義以最新版《現代漢語詞典》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斷決”一詞,現代漢語中并無标準釋義,可能為“斷絕”或“決斷”的筆誤或組合詞。以下是兩種可能的解釋方向:


一、若為“斷絕”

含義:指徹底切斷關系、聯繫或狀态,常用于具體或抽象事物。
示例:

  1. 物理層面:斷絕交通、斷絕水源(如);
  2. 抽象層面:斷絕往來、斷絕希望(如)。
    近義詞:中斷、終止。

二、若為“決斷”

含義:指果斷做出決定,強調判斷力和行動力。
示例:

  1. 領導需有決斷能力(如);
  2. 曆史典故:項羽“破釜沉舟”體現決斷(如)。
    近義詞:果斷、裁決。

其他可能性

若特指古漢語或方言中的“斷決”,可能為“判決案件”或“裁定是非”(如《漢書》中“斷獄決訟”),但現代已罕用。

建議根據具體語境确認用詞準确性。若需進一步分析,請提供例句或背景。

别人正在浏覽...

邊禍薄利钗佩搥提次對官刺填大忽雷單鮮厄瓜多爾憣然高躅歸邪轉曜寒豆黃疸黃童活支沙兼愛無私劍歌澆譌矯抗徼取家絃戶誦決滅拘迫嗑牙嘹嘴恐恐廉部柳營率剌剌密姻抛曲前史敲金戛玉奇男子七椀茶曲頸甑熱心三尺桐僧祇粟善交閃明捎手,捎手兒舌鋒詩靈識業十指連心殊建檖羅滔滔汩汩謄發提高銻華替死鬼統府童女骰盆無神霞臉象院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