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治的意思、布治的詳細解釋
布治的解釋
(1).普遍治理。《書·禹貢》“ 禹 敷土” 孔 傳:“洪水汎溢, 禹 布治九州之土。”
(2).頒布政令或法典。《周禮·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國都鄙。” 鄭玄 注:“大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於天下,至正歲又書而縣于象魏,振木鐸以徇之,使萬民觀焉。” 孫诒讓 正義:“大宰於 周 正月朔日始宣布治典於畿外邦國、畿内都鄙。”
(3).謂施政。 明 高啟 《三賢堂》詩:“至今郡中人,猶想布治年。”
詞語分解
- 布的解釋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後的織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種錢币。 宣告,對衆陳述:宣布。發布。布告。開誠布公(推誠相見,坦白無私)。 分散到各處:散布。遍布。星羅棋布。 流傳,散播
- 治的解釋 治 ì 管理,處理:治理。治家。治喪。治标。治本。治國安邦。自治。統治(a.管理;b.分配)。 整理:治河。治水。 懲辦:治罪。處(?)治。 醫療:治病。治療。醫治。 消滅農作物的病蟲害:治蝗。治蚜蟲
網絡擴展解釋
“布治”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古典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普遍治理
指廣泛、全面地治理某一區域或事物。這一含義源自《尚書·禹貢》中記載的大禹治水典故:“洪水汎溢,禹布治九州之土”,即大禹通過系統治理平息了洪水,并統一規劃了九州的土地。
2.頒布政令或法典
指統治者發布政令、法規以管理國家。例如《周禮·天官·大宰》中提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國都鄙”,描述周代官員在正月頒布治理政策,并通過懸挂法典、搖動木铎等方式讓民衆知曉。
3.施政
指具體的政治實踐與治理行為。明代高啟在《三賢堂》詩中寫道“猶想布治年”,即表達對某位執政者施政時期的懷念。
補充說明
- 語境差異:現代漢語中“布治”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典文獻或曆史研究場景中。
- 與“布置”的區别:兩者讀音相近(“布治”讀作bù zhì,“布置”為bù zhì),但含義不同。“布置”側重安排、分配,而“布治”強調治理與施政。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關角色(如《航海王》中的虛構角色“布治”),可查閱具體文獻或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布治(bù zh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段落标題:布治(bù zhì)
據我所知,"布治"這個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不同的意思。一種意思是指對于事物或問題的組織和管理,在這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治理"或"管理"。另一種意思是指對于疾病的醫治或治療。下面我将為您詳細解釋這些意思以及相關的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布治"這個詞可以分解成兩個部分:左邊的"布"(bù)和右邊的"治"(zhì)。"布"是由"巾"(jīn)和"二"(èr)組成;"治"是由"氵"(shui3)和"台"(tái)組成。
來源:
"布治"這個詞源于漢語,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形成的。
繁體:
在繁體字中,"布治"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布治"的表現形式可能會有所變化,但基本的部首和筆畫結構仍然保持不變。
例句:
1. 這個企業需要一個能夠有效布治内部問題的領導者。
2. 這位醫生以其對于各種疾病的布治而聞名。
組詞: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布局(bù jú,用來指組織、設計或安排事物的過程)、布置(bù zhì,指安排、擺放或準備工作)、治理(zhì lǐ,用來指對于社會或組織的有效管理和控制)等。
近義詞:
一些可以與"布治"互換使用的近義詞包括:管理、控制、醫治、治療等。
反義詞:
一些與"布治"相對的反義詞包括:失控、失治、不治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