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濟俗的意思、濟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濟俗的解釋

救治世弊。 晉 葛洪 《抱樸子·地真》:“以聰明大智任經世濟俗之器而修此事,乃可必得耳。”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遁》:“進有攸往之利,退無濡尾之累,明哲以保身,宣化以濟俗。”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説體則虛無之旨可涉入 老 莊 ,説明則儒在濟俗,佛在治心,二者亦同歸而殊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濟俗,漢語複合詞,由“濟”與“俗”兩部分構成。“濟”本義為渡河,《說文解字》釋為“水名”,後引申出救助、增益之義,如《易·系辭》載“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俗”指社會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禮記·曲禮》有“入國而問俗”之說。二者結合,“濟俗”特指通過德行或行動改善社會風氣,具有匡正時弊、教化民衆的内涵,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賢臣良吏的稱頌。例如北宋王禹偁《賀馮起張秉二舍人》詩雲“濟俗共推操履正”,即贊其以正直品行影響世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屬于具有文言色彩的書面語。

從構詞法分析,“濟俗”屬于動賓結構,語義重心落在動詞“濟”上,強調主動施為的過程。其近義詞包括“化俗”“匡俗”,反義詞可對應“敗俗”“傷俗”。在《漢語大詞典》中,“濟俗”被釋為“救治世風”,體現了儒家文化中士人階層的社會責任感。需要注意的是,該詞不宜與佛教術語“濟度”混淆,後者側重宗教層面的普度衆生。

網絡擴展解釋

“濟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救治世弊”,即通過行動或思想糾正社會弊端、改善風氣。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文獻引用

3.用法與示例

4.現代擴展解釋

5.總結

“濟俗”一詞具有明确的曆史淵源,核心含義為救治社會弊端,常見于古代哲學與治理語境。現代使用中需注意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古典定義與可能的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抱樸子》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合便散必律不剌鼻窪不值當才峰蒼黯唱沙作米成合蟲書籌畫儲聚翠錢酢酨大陸邊緣鼎賜地震區東三西四斷根發亮高灑遘惡光啟鬼誅皇道虎頭枕驕陽屆候秔稻寄適酒暈妝鞙佩狂勃蠟梅靈幻隸學李膺客落發買瞞毛節明光宮民族區域自治茜金清減磬師奇文雀翎三料匠山岩時既戍鼓睡懶覺儵煜俗姓塔尖上功德灘工調脣歪才五月節銜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