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悲恨。 唐 李商隱 《腸》詩:“有懷非惜恨,不奈寸腸何。”
“惜恨”是一個複合詞,由“惜”和“恨”組成,主要表達一種複雜的情感,結合了珍惜與遺憾的雙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惜恨”指因失去或錯過珍視的事物而産生的悲恨與懊悔情緒。其中:
情感層次
該詞融合了兩種矛盾情感: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抒情語境,如:
近義詞辨析
與“悔恨”“怅恨”類似,但“惜恨”更強調對珍貴事物失去的痛心,而非單純懊悔或憤懑。
此詞常見于古典文學,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細膩的情感張力。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李商隱《腸》詩的完整賞析。
惜恨是常用于表達遺憾、感慨的詞語,意思是對失去或未能得到某種美好事物而感到悲傷或惋惜。
惜恨是由“心”和“門”組成的,分别為“心”字的上部和下部。“心”字的上部叫“忄”,有3畫;下部叫“㐅”,有4畫。“門”字的上部叫“門”,有3畫;下部叫“又”,有2畫。
惜恨在《說文解字》中原本并列為兩個不同的字,後來逐漸合并為一個詞。其中,“惜”本義為珍愛、愛惜,引申為可惜、遺憾。而“恨”本義為憎恨、憤怒,此處指對失去的事物或錯失的機會感到遺憾。
繁體字中,“惜”字的寫法為「愛」,由「心」旁邊的「少」組成;而“恨”字則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惜”字常常寫作「忄爻火既」,而“恨”字則寫作「忄黾犬部」。
1. 我對失去的機會感到惜恨。
2. 他惜恨地回望了一眼,然後轉身離開。
心惜、情惜、珍惜、愛惜、惋惜。
惋惜、悔恨、懊悔。
滿足、灑脫、釋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