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詩語的意思、詩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詩語的解釋

詩的語言。《漢書·禮樂志》:“其威儀足以充目,音聲足以動耳,詩語足以感心,故聞其音而德和,省其詩而志正,論其數而法立。” 宋 劉攽 《和楊十七傷蘇子美》:“窮途詩語尤慨慷,暮年筆法加豪逞。” 郭沫若 《我的作詩的經過》:“詩語的定型反複,是受着 華格讷 歌劇的影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詩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詩的語言”,指詩歌中特有的表達方式和藝術形式。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詩語”指詩歌創作中使用的語言形式,強調其凝練性、韻律感和情感表現力。如《漢書·禮樂志》提到“詩語足以感心”,說明其具有觸動心靈的作用。現代用法中,它可泛指詩歌的文體特征,如郭沫若提到詩語的“定型反複”受華格納歌劇影響。

  2. 曆史文獻中的體現

    • 漢代典籍已用“詩語”描述詩歌的教化功能,如《漢書》強調其“德和”“志正”的倫理價值。
    • 宋代劉攽在詩中提到“窮途詩語尤慨慷”,體現詩語在情感表達上的強烈性。
  3. 應用範圍擴展
    除傳統詩歌外,“詩語”也用于禅宗文本,如偈頌、禅詩等,通過直觀生動的形式傳遞宗教思想。例如禅宗語錄常以詩化語言闡釋教義,兼具文學與哲學雙重特征。

  4. 語言特點

    • 凝練性:通過簡練文字表達豐富意境,如“慈母手中線”等詩句(注:此例實際出自孟郊《遊子吟》,但原網頁引用存在偏差,需謹慎參考)。
    • 韻律感:注重聲調、節奏的和諧,如《禮樂志》提到“音聲足以動耳”。
  5. 現代語境中的衍生
    作為人名時,“詩語”寓意才思敏捷、氣質優雅,但此用法與詞彙本義無直接關聯。

“詩語”既是中國古典文論中的重要概念,強調詩歌語言的美學與功能屬性,也在文化發展中衍生出更廣泛的應用。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書·禮樂志》等文獻,或結合禅宗文本分析其跨領域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語解釋

《詩語》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詩語》的第一個字是“詩”,它的部首是讠,總共有7個筆畫;第二個字是“語”,它的部首是讠,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

《詩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它是一個用來形容詩歌的表達方式的詞語。

繁體

《詩語》的繁體字為「詩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詞語的書寫方式可能和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對于《詩語》這個詞而言,它的古代寫法和現代沒有太大的不同。

例句

1. 他用簡潔明了的詩語表達了自己的情感。

2. 這首詩語充滿了浪漫與唯美的意境。

組詞

詩歌、詩文、語言、言辭、詞語。

近義詞

詩文、文言、辭章、詞藻。

反義詞

散文、白話、口語、平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