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蚀;剥削。《醒世姻缘传》第三六回:“阿弥陀佛!酷刻这穷汉的东西,叫人卖儿卖女的!”
酷刻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指冷酷苛刻、严厉无情,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态度或行为方式。以下是详细解析:
冷酷严苛
指待人处事缺乏温情,过分严厉。
例:他对下属要求酷刻,稍有过失便严加斥责。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不近人情
强调缺乏同理心,行事僵化固执。
例:规章制度若过于酷刻,反而适得其反。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字源分析
“酷”本义为酒味浓烈(《说文解字》),后引申为“严苛”;“刻”指雕刻,引申为“苛求细节”。二者组合强化了“严酷无情”的含义。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4年版)
情感色彩
属贬义词,隐含对行为者的批判,如《红楼梦》中“治家酷刻”形容王熙凤的严厉手段。
来源:《文学语境中的汉语贬义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酷刻:谓待人严酷苛刻。”
——《汉语大词典》第7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
“形容人冷漠无情,要求极端严格。”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多用于书面语及文学描述,常见于评价管理方式、性格特点或历史人物行为,如:
“封建律法之酷刻,常令百姓不堪重负。”
来源:《中国法制史纲》(法律出版社,2018年)
“酷刻”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这一用法常见于现代汉语,由“酷”(冷酷)和“刻”(刻薄)组合而成,指对他人的态度冷漠无情、言语尖酸或行为狠毒。例如:
此为古汉语用法,多见于明清小说等文献。例如《醒世姻缘传》中,用“酷刻”描述对穷人的压榨行为:“酷刻这穷汉的东西,叫人卖儿卖女的!”。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或场景选择释义。若涉及古籍分析,需注意第二种含义的特殊性。
拜见备荒臂章踩杆才明餐啗蚕具测悟昌庭茶仙呈露麤顽达地知根大蜡斗笋独树不成林峯巘扶侍稾砧宫妆狗獾寡智鼓脣规行过考横挑侯王滉柱火前鲛瞂开衅溃军连漫陵铄鸾鉴鸬鷀杓昧私拿贼见赃庖正僻典铅球浅声七搭八山川商山善惑神仙肚式干食谱收齿收押书读五车舒舒服服胎字堂庑甜言丸泥封关文脉鼯穷仙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