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謂微妙而真實的法門。 明 屠隆 《綵毫記·頒诏雲夢》:“奴家歸纔三日,到得 廬山 ,幸遇 騰空 尊師,他許我道骨可成,人緣未斷,且暫回家,潛修密諦,後會有期。”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六:“ 吳 門有神降于乩,自言 天台泐子 , 智者大師 之弟子,轉女人身堕度者,攝入無葉堂中,教修四儀密諦,往生西方。”
“密谛”是佛教用語,其核心含義指微妙而真實的法門,強調修行中深奧且本質的真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密谛源于佛教經典,特指通過修行才能領悟的深刻法門,具有隱秘性和真理性。例如明代屠隆在《綵毫記》中提到“潛修密谛”,即通過潛心修行參悟佛法真義。
文獻出處與用法
語境延伸
該詞多用于宗教或文學文本中,形容深奧難測的真理或修行路徑,帶有莊重色彩。現代使用中,也可引申為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洞察。
提示:英文釋義在搜索結果中未完整顯示,建議參考佛教術語詞典進一步了解相關翻譯。
密谛(mì dì)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指秘密的要旨或核心内涵。它可以用來形容某種事物或概念具有隱秘、深奧的含義。
密谛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和讠(yán),其中宀表示與房屋或庇護之類的概念有關,讠表示與言語或語言相關。密谛的總筆畫數為16。
密谛是簡化字的一部分,它的繁體字形是“密諦”,保留了更多的傳統漢字結構。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經典文獻,如《易經》、《道德經》等。在這些文獻中,密谛常被用來表達複雜而深刻的哲學思想。
在古漢字寫法中,密谛的字形有所不同,通常可以寫作“密諦”或“祕帝”。這些寫法更接近于其繁體形式,但在現代漢字簡化之後逐漸淘汰。
1. 他對這個哲學問題的理解一直是密谛中的密谛。
2. 古代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對經典著作中的密谛的理解。
密谛可以與許多詞彙組合形成新詞,如:
1. 密谛化(mì dì huà):指将複雜的概念或思想簡化為簡潔明了的表達。
2. 密谛學(mì dì xué):研究和探索事物内在的深刻内涵和本質的學科。
近義詞:核心、要旨、精髓
反義詞:表層、外表、淺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