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腹小口的盛酒器。 宋 陸遊 《短歌示諸稚》:“酒蟻溢皤罌,茗雪落小磨。”
“皤罂”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含義:指一種大腹小口的盛酒器,常見于宋代文獻。例如陸遊《短歌示諸稚》中“酒蟻溢皤罌,茗雪落小磨”。
如需進一步了解“罂”的演變或“皤”的更多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方言》等典籍。
《皤罂》是一個漢字詞,它指的是一種色彩鮮豔、且質地柔軟的絹帛,古代常用于制作衣物和服飾。
《皤罂》的構成部分為“白”和“缶”,其中“白”為部首,表示顔色,“缶”為聲旁,表示材料。 《皤罂》共有13筆。
《皤罂》最早出現在《爾雅》這部古代漢字字典中,可見其詞源流傳已久。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皤罂最早源自中國古代的錦織品,後來演變為指稱這種材料的名詞。
在繁體字中,皤罂的寫法為「皰罌」。
古代的《文字纂要》記錄了皤罂的古漢字寫法,為「皰罌」。不同于現代寫法,古代的皤罂字将部首“白”寫成了“皰”,聲旁“缶”寫成了“罌”。
1. 那位姑娘穿着一襲華麗的皤罂綢裙,顯得尤為嬌美動人。
2. 這幅畫中的女子衣着妖娆,似乎身着皤罂所制的服飾。
1. 皤罂帛:指用皤罂織成的絲綢。
2. 皤罂紋:指皤罂織物上所呈現的花紋圖案。
近義詞包括:皓面、雪綦,這些詞語以“白”作為主要意旨,表示素雅潔淨之意。
反義詞包括:垢黑、暗啞,這些詞語以“黑”作為主要意旨,表示暗淡、髒亂之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