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蓐瘡的意思、蓐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蓐瘡的解釋

[bedsore] 病名。因久病卧床,皮膚被壓而發炎,乃至組織潰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蓐瘡”是一個中醫術語,指因長期卧床導緻皮膚受壓引發的炎症或潰爛,與“褥瘡”或“壓迫性潰瘍”為同一概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病因
    蓐瘡多因久病卧床或活動受限,局部皮膚長期受壓,血液循環受阻,導緻組織缺氧、壞死,最終形成潰瘍。常見于老年人、癱瘓患者或術後需長期靜卧的人群。

  2. 症狀表現

    • 早期皮膚發紅、腫脹,可能伴有疼痛或麻木感。
    • 若未及時處理,發展為水疱、破潰,甚至深層組織壞死,滲出膿液或腐肉。
  3. 預防與護理

    • 減輕壓力:定期翻身(每2小時一次),使用氣墊床或減壓敷料。
    • 保持清潔:保持皮膚幹燥,避免潮濕刺激。
    • 營養支持: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促進傷口愈合。
  4. 與其他疾病的區别

    • 臁瘡:特指小腿部位的慢性潰瘍,多與靜脈曲張相關。
    • 痤瘡:即青春痘,與皮脂分泌旺盛和毛囊感染有關。

若出現疑似蓐瘡症狀,需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處理加重感染風險。

網絡擴展解釋二

蓐瘡的意思

《蓐瘡》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讀作rù chuāng。這個詞的意思是指躺在床上久病不起的傷口。在古代,人們通常把病人躺在床上養病,如果傷口不治愈,就會形成難以痊愈的病痛。

蓐瘡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蓐瘡》由兩個部首組成:藍和疒。 藍部的拆分是艹+木,為草字頭,表示植物的意思; 疒部的拆分是疒+匕,為病字頭,表示疾病的意思。

根據拆分的部首,可以得到《蓐瘡》的筆畫數為17畫(藍部6畫,疒部11畫)。

蓐瘡的來源

《蓐瘡》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生民之什》中的《終風》篇。大意是說一個人生病在床,傷口久久不愈,躺在床上久病不起。這個詞形象地描繪了病人躺在床上的病痛。

蓐瘡的繁體

《蓐瘡》的繁體字是「蓐瘡」,和簡體字寫法相似。

蓐瘡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很多變化。《蓐瘡》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部分字可能存在差異。

蓐瘡的例句

1. 他的腿受傷後形成了蓐瘡,需要長時間的休養才能痊愈。

2. 這位病人已經躺了一個月了,他的蓐瘡痛得無法入睡。

蓐瘡的組詞

蓐瘡沒有常見的組詞用法,通常獨立出現。

蓐瘡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床瘡、床疰、床患。

反義詞:康複、康複愈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