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戒的意思、晨戒的詳細解釋
晨戒的解釋
古謂軍中夜半擊鼓,警告士卒,使準備早起。《周禮·地官·鼓人》“凡軍旅,夜鼓鼜” 鄭玄 注引《司馬法》:“昬鼓四通為大鼜,夜半三通為晨戒,旦明五通為發昫。” 賈公彥 疏:“晨戒者,警衆豫使嚴備,侵早當行。”
詞語分解
- 晨的解釋 晨 é 清早,太陽出來的時候:早晨。淩晨。晨光。晨曦(晨光)。晨風。晨霧。晨炊。 朝昏暮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 戒的解釋 戒 è 防備:戒心。戒備。戒嚴。戒驕戒躁。 革除不良嗜好:戒除。戒煙。 佛教律條,泛指禁止做的事:戒刀。戒尺。齋戒。 準備:戒途。戒裝。 古同“界”,界限。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晨戒”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定義
晨戒指古代軍隊中夜半擊鼓的警示制度,旨在提醒士兵做好早起準備。這一做法通過鼓聲傳遞信號,确保軍隊在拂曉前完成集結或行動部署。
出處與實施方式
-
文獻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地官·鼓人》中“凡軍旅,夜鼓鼜”的記載。鄭玄注引《司馬法》進一步說明具體擊鼓規則:
- 夜半三通為晨戒
- 旦明五通為“發昫”(日出後行動命令)
-
實施目的
通過夜半三通鼓聲,既避免士兵因深夜懈怠,又為黎明時分的軍事行動留出準備時間。
延伸解讀
- 時間範圍
“晨”在古漢語中常指半夜至正午前的時段,而“戒”強調警戒、防備,整體凸顯軍隊的嚴謹性。
- 相關術語
與之配套的還有“大鼜”(黃昏四通鼓)和“發昫”(清晨五通鼓),形成完整的古代軍營晝夜信號體系。
晨戒是中國古代軍事管理中時間管理與紀律約束的典型體現,通過制度化的擊鼓信號,确保軍隊行動的統一性和效率。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司馬法》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晨戒這個詞是指在清晨守戒或修行的意思。晨戒的拆分部首是日和戈,共有7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佛教文化,它代表了清晨時刻正式開始修行的儀式。晨戒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時候漢字中的晨戒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具體的寫法變遷情況需要進一步研究。以下是一個例句,用來展示晨戒詞的用法:清晨,僧侶們在寺廟中舉行晨戒儀式。
關于組詞,晨戒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如晨戒修行、晨戒儀式等。近義詞可能包括晨禅、晨覺、晨光,而反義詞方面,我暫時無法提供。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其他相關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