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詩。 唐 杜甫 《存殁口號》詩之一:“ 席謙 不見近彈棋, 畢曜 仍傳舊小詩。” 明 胡應麟 《詩薮·遺逸下》:“ 陳思 《煮豆》,雖七步而成,第小詩耳,不足盡所長也。” 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小詩是漢語詩歌中一種獨特的短詩體裁,其核心特征與内涵可綜合多來源信息歸納如下:
短小凝練
小詩通常以五行以内的篇幅呈現(),甚至可短至三行。它強調“寓萬于一”,即通過有限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思想容量()。
形式自由
不嚴格受押韻或固定格式限制,可靈活運用排比、反複等修辭手法增強節奏感()。
瞬間情感與哲理
以捕捉刹那間的情緒或哲思為核心,如對自然、人生、情感的瞬間感悟()。
意象與意境
注重通過具象的意象刻畫(如自然景物)營造詩意化的意境,拒絕空洞抒情()。
心靈外化
将抽象情感轉化為可感知的具象表達,例如冰心《繁星》中以星辰、露水比喻人生()。
小詩的興起與20世紀初日本俳句(短歌)和泰戈爾《飛鳥集》的譯介密切相關,代表詩人包括冰心(《繁星》《春水》)和宗白華(《流雲小詩》)等()。
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中“怒向刀叢覓小詩”即體現了以小詩抒懷的特點(),而沈尹默的《月夜》則以簡練筆觸營造出清冷意境()。
若需了解具體作品或創作規範,可參考第九屆中國小詩研讨會征稿啟事()或冰心、泰戈爾的相關詩集。
《小詩》是一個常見的詞語,指的是一種短小精悍的詩歌形式。它常常用來表達作者的情感、思考和體驗,并通過簡潔的語言和形式來傳達深刻的意境和美感。
拆分部首:小(小字旁)詞(讠字旁)。
小的筆畫數:3畫。
詞的筆畫數:7畫。
小詩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詩歌創作。古人喜歡用簡練而有押韻的詩句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思考,在有限的字數内展現豐富的意境。小詩因其短小精悍的特點而流傳至今。
小詩的繁體寫法為「小詩」。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小詩并沒有特定的寫法變化,仍然保持着現代的「小詩」書寫形式。
1. 小詩千言細語道盡心聲。
2. 晨風輕撫花間小詩,春意盎然。
3. 小詩蘊含萬千情愫,撥動人心。
小詩沒有特定的常用組詞,它通常作為獨立的詞語出現。
小詩的近義詞包括短詩、微詩、細詩。
小詩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常用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