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otch(of trousers)] 兩條褲腿相連的地方
“褲裆”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含義如下:
字面含義
指褲子兩腿相連的部分,即褲子頂端到中間底端的區域。這一部位的設計通常需適應人體結構,如前寬後窄,以保證穿着的舒適性。
結構延伸
“裆”的本義與衣物相關,字形結構為“衣”字旁加“當”聲,最初指代兩褲腿的縫合處。例如:直裆、橫裆、開裆褲等。
在口語或特定語境中,也可指代人體兩腿之間的部位(如胯下、腿裆)。例如:“腿裆”“從裆下鑽過去”等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漢字“裆”的演變或例句,可查閱《新華字典》等工具書。
褲裆一詞指的是褲子的中間部分,即兩腿分開的位置。它通常用來描述褲子的設計和結構。
褲(衣物):衣 (80.7%)+ 行(15.2%)+ 二畫(4.1%)
裆(人體):衣 (80.7%)+ 中(37.8%)+ 二畫(4.1%)
褲裆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語。在古代社會,人們常常穿着褲子。褲裆作為褲子的一部分,演變成了一個獨立的詞彙。
褲裆的繁體字為「褲襠」。
古時候對褲裆的寫法有所不同。一種常見的寫法是「褲中」,意思是褲子的中間部分。另一種寫法是「褲底」,意思是褲子的下部。這些寫法都可以表示褲裆。
1. 他的褲裆裂了個大口子。
2. 我不小心把鑰匙掉進了褲裆裡。
褲角、褲管、褲兜、褲腰、褲帶、褲裥等。
褲褲、褲子、褲腿等。
上衣、裙子、褲腳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