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弄月的意思、拈花弄月的詳細解釋
拈花弄月的解釋
玩賞花月。 清 袁枚 《續新齊諧·麒麟喊冤》:“俄見 蒼 聖帶領 宋 儒上殿,有褒衣博冠手執《太極圖》者,有閉目指心自稱常惺惺者,有拈花弄月自稱活潑潑地者。”
詞語分解
- 拈花的解釋 .見“ 拈花一笑 ”。.繡花。《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那女子生得有十二分顔色,善能描龍畫鳳,刺繡拈花。”
- 弄月的解釋 賞月。 南朝 陳後主 《三婦豔詩》之六:“大婦初調筝,中婦飲歌聲,小婦春粧罷,弄月當宵楹。” 唐 李白 《别山僧》詩:“何處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 涇溪 。” 明 陳自得 《太平仙記》第一折:“
網絡擴展解釋
“拈花弄月”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niān huā nòng yuè
- 字面含義:指賞玩花與月,字面可理解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
- 引申含義:
- 中性用法:形容文人雅士吟風弄月、寄情詩酒的風流行為(如明代戲曲《錦箋記》中的用法)。
- 貶義用法:比喻勾搭異性、四處留情,與“拈花惹草”意義相近(部分詞典标注為貶義)。
出處與用法
- 典故來源:出自明代周履靖《錦箋記·遊杭》:“拈花弄月須乘少,問水尋山莫待遲。”。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賓語或定語,常用于描述男性行為。
- 感情色彩:多數詞典标注為貶義,少數語境下可作中性描述。
例句與擴展
- 古典例句:清代袁枚《續新齊諧》中曾用此詞形容文人故作灑脫之态。
- 近義成語:拈花惹草、吟風弄月。
注意
不同語境下含義可能變化,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褒貶傾向。若需進一步了解用法或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拈花弄月
拈花弄月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形容人玩弄花草的同時,心卻飄忽不定,無法專注于眼前的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拈花弄月的拆分部首是手和艸,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拈花弄月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拈花弄月是年華,”後來被廣泛引用。
繁體
拈花弄月的繁體寫法是「拈花弄月」。
古時候漢字寫法
拈花弄月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差别。
例句
他整天拈花弄月,無心學習。
組詞
花前月下、弄瓦之喜、弄淘之水
近義詞
玩世不恭、浮光掠影、心不在焉
反義詞
專心緻志、一心一意、集中注意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