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跨竈的意思、跨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跨竈的解釋

(1).本指良馬奔跑時後蹄印躍過前蹄印。因以喻指好馬,良馬。 高士奇 《天祿識馀·跨竈》《海客日談》:“馬前蹄之上有兩空處,名竈門。馬之良者後蹄印地之痕反在前蹄印地之前,故名跨竈。言後步趲過前步也。”一說,馬枥曰皁,“竈”為皁之借字,馬生而越過皁,非凡馬。參見 清 桂馥 《劄樸》卷五。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他牽着千裡雪走了幾步,為着炫耀自己是真正内行,故意用《相馬經》上的術語稱贊說:‘跨竈!跨竈!真是好馬!’”

(2).比喻兒子勝過父親。《詩律武庫·跨竈撞樓》引 三國 魏 王朗 《雜箴》:“家人有嚴君焉,井竈之謂也,是以父喻井竈。或曰:竈上有釜,故生子過父者,謂之跨竈。” 宋 蘇轼 《答陳季常書》:“長子 邁 作吏,頗有父風,二子作詩騷殊勝,咄咄皆有跨竈之興。”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觐聖》:“問庭前詩禮羞言跨竈。” 柳亞子 《壽廖夫人七十晉一大慶》詩之一:“兒曹跨竈心彌喜,孫輩含飴願早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跨竈”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本義:形容良馬特性

指良馬奔跑時,後蹄印跨越前蹄印的現象。這一說法源于古代相馬術語。古人認為馬前蹄上方有凹陷處稱為“竈門”,若後蹄痕迹能超過前蹄痕迹,則象征馬匹腳力非凡,故稱“跨竈”。例如《天祿識馀·跨竈》記載:“馬之良者後蹄印地之痕反在前蹄印地之前,故名跨竈。”

二、引申義:子輩超越父輩

通過“竈”與“父”的諧音關聯(竈上有釜,諧音“父”),衍生出兒子成就超過父親的比喻義。如《幼學瓊林》載:“子過父曰跨竈”,蘇轼也曾用“跨竈之興”形容兒子才華出衆。典型例子是明代王陽明雖未考中狀元,但因學術成就超越其狀元父親王華,被稱為“跨竈之人”。

三、特殊語境下的其他解釋

少數文獻(如、8)提到“跨竈”有“跨越家庭或單位任職”的現代引申義,但此用法較為罕見,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新解。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如《天祿識馀》《雜箴》等),可參考、4、7的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跨竈

跨竈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由“跨”和“竈”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跨”的部首是“足”,筆畫數為7;“竈”的部首是“火”,筆畫數為7。

來源

《跨竈》一詞最早出現在北宋周密的《齊諧雜劇》中,形容男女雙方相互跨越竈台,表示兩人感情親密。

繁體

在繁體字中,跨竈的寫法是「跨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些不同。跨竈在古時的寫法是「趿胕」。

例句

1. 他們兩個是真正的跨竈神仙眷侶。

2. 這對夫妻跨竈已經多年,感情非常深厚。

組詞

跨越、跨國、竈台、竈神、竈王。

近義詞

百年好合、夫唱婦隨、夫妻情深。

反義詞

積怨、關系疏遠、夫妻不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