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渡口。 南朝 宋 顔延之 《北使洛》詩:“ 伊 穀 絶津濟,臺館無尺椽。”
(2).指航道。《百喻經·殺商主祀天喻》:“如彼商賈将入大海,殺其導者,迷失津濟,終緻困死。”
(3).渡河。《逸周書·大匡》:“於是告四方遊旅,旁生忻通,津濟道宿,所至如歸。”《北史·韋孝寬傳》:“然彼 五門 ,尤為險要, 陳 人若開塘放水,即津濟路絶。”
(4).救助;接濟。 南朝 梁簡文帝 《大6*法頌》:“九有傾心,十方草靡,如憑津濟,鹹賴歸依。”《元典章·戶部五·家財》:“ 楊阿馬 稱乞将亡夫財産分付,情願将一分軍役,依例津濟當軍之人。”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津濟漢語 快速查詢。
“津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需結合古籍語境理解。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釋義,其核心含義可歸納為以下兩點:
指通過船隻或其他方式跨越河流水域。
指可供渡河的地點或設施。
“津濟”一詞兼具動詞“渡過河流”與名詞“渡口”雙重含義,其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及地理典籍中,體現了古代交通與軍事活動對水路要道的依賴。現代漢語中,其動詞義多被“渡河”“渡過”取代,名詞義則被“渡口”“碼頭”等常用詞替代。
來源依據:
“津濟”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根據語境有所不同,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釋義
名詞:渡口或航道
動詞:渡河
抽象意義:救助與接濟
三、文化内涵
作為成語時,“津濟”常比喻困境中的相互扶持,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同舟共濟”的價值觀(特别強調這一層比喻義)。
引用說明:以上解釋綜合了詞典釋義、曆史文獻用例及現代語境,需注意不同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差異。
盎齊韛囊備知别針兵車之屬跛鼈千裡不二味財稅塵蛻車枕傳質次等代紀大老爺們兒當面出丑憚人單語登栖鞮鞪洞了蠹國嚼民番休粉壁風藻庚桑根連株逮衮龍好人家洪鈞皇門嘉菽計制蠲救犒軍老幾零用曆然利用厚生綿暧棉花套子鳴石某子匹比輕裝簡從跂望全性山阪山郊神飛色舞守時蜀鳥桃花绶淘渲套用騰踔騰仚橐笥兀然銷聲匿迹夏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