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年中應做的事。《禮記·王制》:“成歲事,制國用。” 孔穎達 疏:“‘成歲事’者,斷定計要,一歲事成,乃制來歲之國用。”
(2).多指一年的農事。《尚書大傳》卷五:“耰鉏已藏,祈樂已入,歲事已畢,餘子皆入學。” 鄭玄 注:“祈樂當為新穀。” 南朝 宋 顔延之 《重釋何衡陽書》:“薄從歲事,躬歛山田。” 宋 蘇轍 《送龔鼎臣谏議移守青州》詩之二:“新絲出盎冬裘具,貢棗登場歲事休。” 清 趙翼 《恭紀》詩之二:“滄溟無警妖氛熄,絢甸鹹登歲事豐。”
(3).指諸侯每年秋天朝見天子的事。《詩·商頌·殷武》:“歲事來辟,勿予禍適。” 孔穎達 疏:“常以歲時行朝覲之事,來見君王。”《周禮·秋官·小行人》“令諸侯春入貢” 孫诒讓 正義引 清 林喬蔭 曰:“歲事者,君親行之。《大宗伯》‘朝覲宗遇會同’,以其或一歲一行,或數歲一行,故為歲事。”
(4).每年祭祀的事。《儀禮·少牢饋食禮》:“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漢書·武帝紀》:“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為歲事。”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為農祈也。於此造之,歲以為常,故曰為歲事。”
(5).一年的時序。 宋 梅堯臣 《自感》詩之二:“有生無不老,歲事看秋籜。” 宋 蘇轍 《次韻王鞏元日》:“春風娜娜還吹霰,歲事駸駸已發機。”
"歲事"在漢語詞彙體系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解釋:
一、歲時祭祀制度 指古代年終舉行的宗廟祭祀活動。《周禮·春官》記載"以冬日至緻天神人鬼,以夏日至緻地示物鬽",《禮記·月令》詳述了"臘祭百神"的儀式流程,反映先秦時期形成的歲末祭典傳統。
二、年度農事周期 《說文解字》釋"歲"為"木星也,越曆二十八宿",引申為年度時間單位。農學家賈思勰《齊民要術》載"凡耕之本,在于趣時",特指春耕秋收的農業生産時序,體現農耕文明的時間認知體系。
三、年齡紀年方式 《爾雅·釋天》注"載,歲也。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表明該詞具有紀年功能。司馬遷《史記·天官書》采用"歲星紀年法",以木星運行軌迹作為時間計量标準,形成獨特的曆法表述系統。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歸入"時令類"詞彙,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文獻研究及曆史題材創作。權威解析可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歲時條目,以及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相關禮制注釋。
“歲事”是古漢語中的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變化,以下是綜合文獻的詳細解釋:
年度政事與國用規劃
農業活動
諸侯朝觐禮儀
祭祀活動
時序更替
注意:以上釋義主要基于古代典籍,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該詞。如需深入考據,可參考《禮記》《詩經》及漢唐注疏原文。
案辨白日見鬼編目憋噪畢辜鄙事從壁上觀達濟大驚小怪打牙牌殿岩斷缐鹞子對得住頓舟匪兵風誼服田力穑漢語懽喜會折奸由交地棘卿九紀恺獻摳摳縮縮聊叙鄰幾露劾鹿皮巾買辦資産階級铓鑼茅椒面谏拟程枿生樸淳品供普賢前調起處氣象站啓攢器資屈豔班香三島十洲商弦石笈守盟收小的霜毫庶官水底摸月説記土劣畏匡午日三公香乾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