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歲事的意思、歲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歲事的解釋

(1).一年中應做的事。《禮記·王制》:“成歲事,制國用。” 孔穎達 疏:“‘成歲事’者,斷定計要,一歲事成,乃制來歲之國用。”

(2).多指一年的農事。《尚書大傳》卷五:“耰鉏已藏,祈樂已入,歲事已畢,餘子皆入學。” 鄭玄 注:“祈樂當為新穀。” 南朝 宋 顔延之 《重釋何衡陽書》:“薄從歲事,躬歛山田。” 宋 蘇轍 《送龔鼎臣谏議移守青州》詩之二:“新絲出盎冬裘具,貢棗登場歲事休。” 清 趙翼 《恭紀》詩之二:“滄溟無警妖氛熄,絢甸鹹登歲事豐。”

(3).指諸侯每年秋天朝見天子的事。《詩·商頌·殷武》:“歲事來辟,勿予禍適。” 孔穎達 疏:“常以歲時行朝覲之事,來見君王。”《周禮·秋官·小行人》“令諸侯春入貢” 孫诒讓 正義引 清 林喬蔭 曰:“歲事者,君親行之。《大宗伯》‘朝覲宗遇會同’,以其或一歲一行,或數歲一行,故為歲事。”

(4).每年祭祀的事。《儀禮·少牢饋食禮》:“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漢書·武帝紀》:“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為歲事。”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為農祈也。於此造之,歲以為常,故曰為歲事。”

(5).一年的時序。 宋 梅堯臣 《自感》詩之二:“有生無不老,歲事看秋籜。” 宋 蘇轍 《次韻王鞏元日》:“春風娜娜還吹霰,歲事駸駸已發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歲事”是古漢語中的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變化,以下是綜合文獻的詳細解釋:

  1. 年度政事與國用規劃

    • 指一年中應處理的事務,尤其與國家財政相關。如《禮記·王制》記載:“成歲事,制國用”,即完成一年事務後制定來年預算。
  2. 農業活動

    • 多指一年的農事安排,如《尚書大傳》提到“歲事已畢”,南朝顔延之、宋代蘇轍的詩文中也以“歲事”代指農事周期。
  3. 諸侯朝觐禮儀

    • 特指諸侯秋季朝見天子的制度。《詩經·商頌·殷武》記載“歲事來辟”,《周禮》也提及諸侯需按年履行朝見職責。
  4. 祭祀活動

    • 指每年固定的祭祀儀式,如《儀禮·特牲饋食禮》中“某薦歲事”,強調四時祭祀的重要性。
  5. 時序更替

    • 引申為季節或時間流轉,如宋代詩詞中“歲事”常用來表達歲月變遷。

注意:以上釋義主要基于古代典籍,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該詞。如需深入考據,可參考《禮記》《詩經》及漢唐注疏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歲事

歲事是指年歲變遷中發生的事情,也可以指一年的事務。在這個詞中,它由“歲”和“事”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歲”字的部首是“禾”,它由15個筆畫組成。而“事”字的部首是“亻”,它由5個筆畫組成。

來源

“歲事”源自《周禮·天官·司春氏》:“歲事者,天之變故也。”在古代,《周禮》是周朝時官方制定的禮儀法規之一。

繁體

“歲事”在繁體中的寫法是「歲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一種稱為篆書的字體形式。在篆書中,“歲事”的寫法為「歳事」。

例句

1. 每年歲事的變遷都象征着時間的流逝。

2. 我對今年的歲事安排感到十分滿意。

組詞

歲月、歲月靜好、事務、家事、公事。

近義詞

年事、年事已高、時事。

反義詞

曆史、舊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