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飾的意思、誇飾的詳細解釋
誇飾的解釋
[describe exaggeratively] 過分地誇張修飾
詳細解釋
誇張和修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誇飾》:“文辭所被,誇飾恒存。”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篇:“今本《逸周書》中,惟《克殷》、《世俘》、《王會》、《太子晉》四篇,記述頗多誇飾,類於傳説,餘文不然。”
誇張虛飾。 清 恽敬 《遊羅浮山記》:“大率地志山經,常有所誇飾,釋 老 二氏之書,更多荒誕之言,愚者往往為所眩惑。” 李廣田 《山水》:“我覺得我再也不願意讀你那些文字了,我疑惑那些文字都近于誇飾,而那些誇飾是會叫生長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
詞語分解
- 誇的解釋 誇 (誇) ā 說大話,自吹:誇口。誇張。誇耀。誇嘴(誇口)。浮誇。誇誇其談。 用話獎勵,贊揚:誇贊。誇許。 奢侈:“貴而不為誇”。 誇 (誇) à ㄎㄨㄚˋ 古同“跨”,兼有。 筆畫數:; 部
- 飾的解釋 飾 (飾) ì 裝點得好看:裝飾。修飾。 裝飾用的東西:首飾。銀飾。 裝扮,扮演角色:飾演。 假托,遮掩:飾辭。粉飾。掩飾。文過飾非。 筆畫數:; 部首:饣;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誇飾是漢語中一種重要的修辭手法,指在語言表達中有意超越客觀事實或常規邏輯,通過誇大、鋪陳、渲染等方式來強調事物的特征、增強表達效果或抒發強烈情感。其核心在于“誇”與“飾”的結合,即誇張地描繪和修飾。
-
核心定義與目的:
- 誇飾的本質是“言過其實”,但這種“過”并非虛假,而是為了更鮮明、更突出地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或作者的主觀感受,追求的是藝術真實而非生活真實。其目的在于增強語言的感染力、生動性和表現力,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或留下深刻印象。例如,“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用“三千丈”極言愁緒之深長,是典型的誇飾。
-
表現形式與分類:
- 擴大誇飾:将事物的數量、性質、程度、作用等向大、多、高、強、長等方面誇張。如“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垓下歌》)形容力量巨大。
- 縮小誇飾:将事物的數量、性質、程度、作用等向小、少、低、弱、短等方面誇張。如“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詩經·衛風·河廣》)形容河面狹窄。
- 超前誇飾:将後發生的事說成先發生或同時發生。如“未飲心先醉”(柳永《訴衷情近》)形容情感之急切。
-
與“誇張”的關系:
- 在漢語修辭學中,“誇飾”常被視為“誇張”的别稱或更古典的表達。兩者在内涵和運用上高度重合,都指有意言過其實以增強表達效果。現代漢語研究中,“誇張”一詞更為常用,但“誇飾”仍保留在古典文學研究和一些辭書定義中,強調其修飾、美化的功能。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誇張”定義為“運用豐富的想象,誇大事物的特征,把話說得張皇鋪飾,以增強表達效果”,這實質上涵蓋了“誇飾”的内涵。
-
作用與效果:
- 突出特征,揭示本質:通過放大或縮小,使事物的某一特性更加凸顯,從而更深刻地揭示其内在本質。
- 強化情感,感染讀者:強烈的誇飾能充分抒發作者或說話者的情感(如贊美、憤怒、悲傷、喜悅),并強烈地感染讀者或聽者。
- 創造意境,增強形象:在文學創作中,誇飾是塑造鮮明形象、營造獨特意境的重要手段。
- 增加趣味,引人入勝:巧妙的誇飾能使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幽默感或戲劇性。
-
使用原則:
- 誇飾雖言過其實,但需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不能完全脫離現實,否則易流于荒誕。
- 需服務于表達目的和情感需要,避免為誇飾而誇飾。
- 需符合語境和文體要求,在莊重場合或寫實文體中需謹慎使用。
- 需考慮受衆的理解和接受度。
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北京:商務印書館. (定義“誇張”部分涵蓋“誇飾”核心概念)
- 王希傑. (2004). 《漢語修辭學》(修訂本). 北京:商務印書館. (系統闡述誇張/誇飾的定義、分類、作用及運用原則)
- 黃伯榮, 廖序東. (2017). 《現代漢語》(增訂六版,下冊).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修辭章節論述誇張手法)
- 陳望道. (2001). 《修辭學發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經典修辭學著作,對“鋪張”(即誇飾/誇張)有深入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誇飾”是漢語中一種修辭手法,指通過誇張和修飾來增強表達效果,其核心在于超越客觀事實的描繪。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誇飾結合了“誇張”與“修飾”兩種手法,通過放大或渲染事物的特征,達到強調、渲染情感或增強感染力的目的。例如“白發三千丈”即通過誇飾突出愁緒的深重。
2.曆史與理論依據
南朝梁代劉勰在《文心雕龍·誇飾》中提出:“文辭所被,誇飾恒存”,指出誇飾在文學中的普遍性。魯迅也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分析誇飾在古籍中的運用。
3.與普通誇張的區别
誇飾不僅是簡單的誇張,更強調通過修飾性語言進行藝術加工。例如“血流成河”既誇張了血量,又用“河”這一意象進行修飾,屬于典型的誇飾。
4.應用範圍
- 文學創作:常見于詩歌、小說,如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 日常表達:如“等了整整一個世紀”形容時間漫長。
- 需注意:過度使用可能導緻失真,需結合語境合理運用。
5.語言表現
誇飾可通過形容詞強化(如“極”“絕”)、比喻延伸(如“淚如雨下”)等實現,需服務于表達意圖,而非單純堆砌辭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案例,可參考《文心雕龍》相關章節或現代修辭學論著。
别人正在浏覽...
巴且表意文字癟瘦長酣長籲短歎纏賬丁肇中東序西膠斷取獨腳仙敦長多見廣識風德分子運動論蓋韭改善高級神經活動革條棍棍弘多鴻振緩歌黃後晃射恢恑憰怪昏冉冉兼該膠版京室襟懷磊落金節秬草舉貸踞守具脩開話空絶跬行雷害聯環亂下風飑寞寂木幔納異内憂外侮趨讓繞彎沙木刹柱赦孤生米申請申杼勢焰素木床瑣故望風希指溫席五雲漿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