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的意思、丁肇中的詳細解釋
丁肇中的解釋
丁肇中(1936- ) :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生于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馬薩諸塞理工學院教授。美國全國科學院院士。*********外籍院士。從事高能物理、γ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研究。1974年與他人各自獨立發現j/χ粒子,為此與裡希特
6*共獲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詞語分解
- 丁的解釋 丁 ī 天幹的第四位,用于作順序第四的代稱: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園丁。 丁 ē 〔丁丁〕象聲詞,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的聲音。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丁肇中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丁肇中是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其名字含義及人物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人物簡介
丁肇中(Samuel C.C. Ting)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祖籍中國山東省日照市。他在台灣接受中學教育,後赴美深造,1956年進入密歇根大學,1962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後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等職。
二、主要成就與貢獻
-
發現J/ψ粒子
1974年,丁肇中領導的實驗小組獨立發現了新型重基本粒子——J粒子(因與漢字“丁”形似而命名)。與此同時,美國科學家裡希特發現了同一粒子并命名為ψ粒子,最終學界将其統稱為J/ψ粒子。這一發現證明了粲誇克的存在,完善了誇克模型,推動了粒子物理學的發展,因此他與裡希特共同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後續研究
他還領導了膠子噴注實驗(1979年)、三代中微子種類研究(1989年),以及AMS實驗(1994年起),緻力于探索反物質和暗物質。
三、學術影響與榮譽
- 粒子物理學領域:J/ψ粒子的發現被稱為“11月革命”,是20世紀物理學重大突破之一。
- 榮譽頭銜: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并獲得洛侖茲獎、特卡斯佩裡科學獎等。
四、其他貢獻
他重視科學教育,曾撰寫《應有格物緻知精神》等文章,強調實驗精神在科研中的重要性,并以“喜歡提問”的治學态度聞名。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科學傳記或諾貝爾獎官網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丁肇中,這個詞起源于中國人名,用來指代中國科學家丁肇中先生。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丁和肇,丁是一個常用的漢字部首,表示“人”的意思,肇是另一個常用的漢字部首,表示“起”或“創”的意思。丁肇中這個詞的筆畫數目一共有11畫。
丁肇中這個詞的來源是該名字的拼音,用來指代這位科學家的姓名。在繁體字中,丁肇中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對丁肇中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特别記錄下來,因為這是一個當代人名,現代漢字的規範寫法適用于丁肇中這個詞。
以下是一個例句:
- 丁肇中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
丁肇中這個詞的組詞:
- 丁肇中先生
- 丁肇中研究所
丁肇中這個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目前沒有特定的對應詞語,因為這是一個人名,沒有具體的同義詞和反義詞與之對應。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