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出 北周 庾信 《溫湯碑》:“其色變者,流為五雲之漿。”後用以代稱美酒。 唐 楊巨源 《石水詞》詩之一:“知共金丹争氣力,一杯全勝五雲漿。” 唐 溫庭筠 《鴻胪寺有開元中錫宴堂遺址偶成四十韻》:“盤鬭九子糉,甌擎五雲漿。”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八四:“酒庫新脩近水旁,潑醅初熟五雲漿。”
“五雲漿”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對美酒的雅稱,其含義及文化背景可綜合如下:
本源出處
源自北周文學家庾信的《溫湯碑》中“其色變者,流為五雲之漿”一句,原指溫泉因色彩變幻如雲霞,後引申為美酒的代稱。
象征意義
與神話傳說關聯,如《漢武帝内傳》中西王母提及的仙藥“五雲之漿”,賦予其超凡脫俗的意象,常用于詩詞中比喻珍貴、醇香的美酒。
文學應用
唐代詩人頻繁使用此詞,如楊巨源“一杯全勝五雲漿”贊酒之醇美,溫庭筠“瓯擎五雲漿”描繪宴飲場景,體現其作為文化符號的流傳。
建議進一步查閱庾信《溫湯碑》及唐代相關詩作,以深入理解其文化意涵。
《五雲漿》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天空中五彩斑斓的雲彩,意味着美麗多樣的景象。
《五雲漿》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五》的部首是「亠」,筆畫為四畫;《漿》的部首是「水」,筆畫為八畫。
《五雲漿》最早出現在《荀子·知本》一文中,原文是「日東出于五雲漿,彩徹紅霄,以照萬有」。後來,這個成語被廣泛使用,并漸漸演變成了用來形容天空中彩色雲朵的美景。
《五雲漿》的繁體寫法為「五雲漿」。
古時候,《五雲漿》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明顯變化。
1. 天空中飄過一捧五雲漿,仿佛進入了一個夢幻世界。
2. 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漫天的五雲漿将整個城市點亮。
3. 高山之巅,五雲漿飄過,美不勝收。
組詞:五光十色、雲彩、漿果
近義詞:七彩祥雲、五彩缤紛
反義詞:烏雲密布、陰雲四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