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饰的意思、夸饰的详细解释
夸饰的解释
[describe exaggeratively] 过分地夸张修饰
详细解释
夸张和修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文辞所被,夸饰恒存。”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今本《逸周书》中,惟《克殷》、《世俘》、《王会》、《太子晋》四篇,记述颇多夸饰,类於传説,餘文不然。”
夸张虚饰。 清 恽敬 《游罗浮山记》:“大率地志山经,常有所夸饰,释 老 二氏之书,更多荒诞之言,愚者往往为所眩惑。” 李广田 《山水》:“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我疑惑那些文字都近于夸饰,而那些夸饰是会叫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
词语分解
- 夸的解释 夸 (誇) ā 说大话,自吹:夸口。夸张。夸耀。夸嘴(夸口)。浮夸。夸夸其谈。 用话奖励,赞扬:夸赞。夸许。 奢侈:“贵而不为夸”。 夸 (誇) à ㄎㄨㄚˋ 古同“跨”,兼有。 笔画数:; 部
- 饰的解释 饰 (飾) ì 装点得好看:装饰。修饰。 装饰用的东西:首饰。银饰。 装扮,扮演角色:饰演。 假托,遮掩:饰辞。粉饰。掩饰。文过饰非。 笔画数:; 部首:饣;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夸饰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指在语言表达中有意超越客观事实或常规逻辑,通过夸大、铺陈、渲染等方式来强调事物的特征、增强表达效果或抒发强烈情感。其核心在于“夸”与“饰”的结合,即夸张地描绘和修饰。
-
核心定义与目的:
- 夸饰的本质是“言过其实”,但这种“过”并非虚假,而是为了更鲜明、更突出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作者的主观感受,追求的是艺术真实而非生活真实。其目的在于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生动性和表现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或留下深刻印象。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用“三千丈”极言愁绪之深长,是典型的夸饰。
-
表现形式与分类:
- 扩大夸饰:将事物的数量、性质、程度、作用等向大、多、高、强、长等方面夸张。如“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垓下歌》)形容力量巨大。
- 缩小夸饰:将事物的数量、性质、程度、作用等向小、少、低、弱、短等方面夸张。如“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诗经·卫风·河广》)形容河面狭窄。
- 超前夸饰:将后发生的事说成先发生或同时发生。如“未饮心先醉”(柳永《诉衷情近》)形容情感之急切。
-
与“夸张”的关系:
- 在汉语修辞学中,“夸饰”常被视为“夸张”的别称或更古典的表达。两者在内涵和运用上高度重合,都指有意言过其实以增强表达效果。现代汉语研究中,“夸张”一词更为常用,但“夸饰”仍保留在古典文学研究和一些辞书定义中,强调其修饰、美化的功能。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夸张”定义为“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大事物的特征,把话说得张皇铺饰,以增强表达效果”,这实质上涵盖了“夸饰”的内涵。
-
作用与效果:
-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通过放大或缩小,使事物的某一特性更加凸显,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其内在本质。
- 强化情感,感染读者:强烈的夸饰能充分抒发作者或说话者的情感(如赞美、愤怒、悲伤、喜悦),并强烈地感染读者或听者。
- 创造意境,增强形象:在文学创作中,夸饰是塑造鲜明形象、营造独特意境的重要手段。
- 增加趣味,引人入胜:巧妙的夸饰能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或戏剧性。
-
使用原则:
- 夸饰虽言过其实,但需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完全脱离现实,否则易流于荒诞。
- 需服务于表达目的和情感需要,避免为夸饰而夸饰。
- 需符合语境和文体要求,在庄重场合或写实文体中需谨慎使用。
- 需考虑受众的理解和接受度。
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定义“夸张”部分涵盖“夸饰”核心概念)
- 王希杰. (2004). 《汉语修辞学》(修订本). 北京:商务印书馆. (系统阐述夸张/夸饰的定义、分类、作用及运用原则)
- 黄伯荣, 廖序东. (2017). 《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修辞章节论述夸张手法)
- 陈望道. (2001).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经典修辞学著作,对“铺张”(即夸饰/夸张)有深入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夸饰”是汉语中一种修辞手法,指通过夸张和修饰来增强表达效果,其核心在于超越客观事实的描绘。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夸饰结合了“夸张”与“修饰”两种手法,通过放大或渲染事物的特征,达到强调、渲染情感或增强感染力的目的。例如“白发三千丈”即通过夸饰突出愁绪的深重。
2.历史与理论依据
南朝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夸饰》中提出:“文辞所被,夸饰恒存”,指出夸饰在文学中的普遍性。鲁迅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分析夸饰在古籍中的运用。
3.与普通夸张的区别
夸饰不仅是简单的夸张,更强调通过修饰性语言进行艺术加工。例如“血流成河”既夸张了血量,又用“河”这一意象进行修饰,属于典型的夸饰。
4.应用范围
- 文学创作:常见于诗歌、小说,如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 日常表达:如“等了整整一个世纪”形容时间漫长。
- 需注意: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失真,需结合语境合理运用。
5.语言表现
夸饰可通过形容词强化(如“极”“绝”)、比喻延伸(如“泪如雨下”)等实现,需服务于表达意图,而非单纯堆砌辞藻。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案例,可参考《文心雕龙》相关章节或现代修辞学论著。
别人正在浏览...
贝子本剽不同流俗参秉承浆雌弱翠冠错爱定级矴石冬烘头脑恩绝义断方舸丰祠风候愤恚抚遇根茇葛纱涵涤耗失画馆黄帝术尖脑壳洊岁监閲惊讪金界久传沮汾连日带夜六象龙师木闸藕心钱徘徊凭记平晓贫屋破荒跄踉巧伪启才亲切犬马之报人离乡贱生殖沈香亭使女诗牌受名台官痛绝徒乱人意外氅往往望宗违世绝俗下番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