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涸的意思、枯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涸的解釋

(1) [dried up]∶水幹竭

枯涸的池塘

(2) [exhausted]∶枯竭

枯涸的金融

詳細解釋

(1).《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後因以“枯涸”指困境,或指陷入困境者。 唐 元稹 《酬許五康佐》詩:“枯涸方窮轍,生涯不繫舟。” 宋 黃庭堅 《黃颍州挽詞》之一:“惠沫霑枯涸,忠規補過差。”

(2).枯竭幹涸。用于指水。 南朝 宋 謝靈運 《苦寒行》:“饑爨煙不興,渴汲水枯涸。” 宋 蘇轼 《乞子珪師號狀》:“經今十八年, 沉 公井復壞,終歲枯涸。” 何其芳 《遲暮的花》:“右邊幾步遠有一木闆橋,橋下的流水早已枯涸。”

(3).枯竭幹涸。用于指資財。 宋 蘇轼 《論綱稍欠折利害狀》:“數年以來,官用窘逼,轉運司督迫諸處稅務日急一日,故商賈全然不行,京師坐至枯涸。” 郭沫若 《************的歸趨》:“然而戰争一持久,作戰資源便會枯涸。”

(4).枯竭幹涸。用于指思維等。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二:“吏部久患頭風,腦已枯涸。”《人民文學》1978年第6期:“你把這種子,播在漁民枯涸的心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枯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釋:

一、基本釋義

  1. 幹枯竭盡

    指(河流、池塘等)完全幹涸,水分消失殆盡。例如:“連年幹旱使溪流枯涸。”

  2. 資源或生命力耗盡

    引申為財力、精力、創造力等枯竭的狀态。例如:“長期勞作令他精力枯涸。”

二、本義解析(自然現象)

三、引申義(抽象概念)

  1. 文學中的意象

    用于比喻情感、靈感或生命力的消亡,如“文思枯涸”“心血枯涸”。

  2. 經濟與社會語境

    形容資源匮乏或發展停滞,如“財源枯涸”“文化枯涸”。

四、使用場景與搭配


文獻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3. 許慎.《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枯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引申及文學應用三個層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水幹竭,如池塘、河流等失去水分而幹枯。例如:“渴汲水枯涸”(南朝宋·謝靈運《苦寒行》)。
    “涸”字單獨解釋為“失去水而幹枯”(《莊子·大宗師》中“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的典故)。

  2. 引申含義
    泛指資源、活力或思維的枯竭,如“枯涸的金融”“作戰資源枯涸”(郭沫若例),或形容“思維枯涸”。


二、文學與曆史語境中的用法

  1. 指代困境
    源自《莊子·大宗師》中“泉涸”的隱喻,後引申為陷入困境的人或狀态。如唐代元稹詩“枯涸方窮轍”,宋代黃庭堅“惠沫霑枯涸”均以此喻人生際遇。

  2. 自然與人文描寫
    可用于描繪自然景象(如蘇轼提及“沉公井複壞,終歲枯涸”),或渲染凋敝氛圍(如何其芳《遲暮的花》中“橋下的流水早已枯涸”)。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枯涸”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以下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莊子》、謝靈運詩作或蘇轼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按論八功德水抱窩閉門塞窦餅麨禀分車擔宸曜刺山得寸進尺隄防二二虎虎返錦風號雨泣風宣高絙伎共理光化管照灰鶴毀突燋槁颉亢筋疲力敝金田起義進退失措金線泉金籯激聲軍人空心架子絡腮胡子羅針矛骹眇沖拚棄骞林啟服騎奴權數驅掃人人得而誅之聖心使性掼氣售迹數叨數量級厮乩歲寒隨驢把馬填星土酒罔沕王山人五緉誣慢誣説小家子曉了邪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