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枯涸的意思、枯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枯涸的解释

(1) [dried up]∶水干竭

枯涸的池塘

(2) [exhausted]∶枯竭

枯涸的金融

详细解释

(1).《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后因以“枯涸”指困境,或指陷入困境者。 唐 元稹 《酬许五康佐》诗:“枯涸方穷辙,生涯不繫舟。” 宋 黄庭坚 《黄颍州挽词》之一:“惠沫霑枯涸,忠规补过差。”

(2).枯竭干涸。用于指水。 南朝 宋 谢灵运 《苦寒行》:“饥爨烟不兴,渴汲水枯涸。” 宋 苏轼 《乞子珪师号状》:“经今十八年, 沉 公井復坏,终岁枯涸。” 何其芳 《迟暮的花》:“右边几步远有一木板桥,桥下的流水早已枯涸。”

(3).枯竭干涸。用于指资财。 宋 苏轼 《论纲稍欠折利害状》:“数年以来,官用窘逼,转运司督迫诸处税务日急一日,故商贾全然不行,京师坐至枯涸。” 郭沫若 《************的归趋》:“然而战争一持久,作战资源便会枯涸。”

(4).枯竭干涸。用于指思维等。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二:“吏部久患头风,脑已枯涸。”《人民文学》1978年第6期:“你把这种子,播在渔民枯涸的心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枯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阐释:

一、基本释义

  1. 干枯竭尽

    指(河流、池塘等)完全干涸,水分消失殆尽。例如:“连年干旱使溪流枯涸。”

  2. 资源或生命力耗尽

    引申为财力、精力、创造力等枯竭的状态。例如:“长期劳作令他精力枯涸。”

二、本义解析(自然现象)

三、引申义(抽象概念)

  1. 文学中的意象

    用于比喻情感、灵感或生命力的消亡,如“文思枯涸”“心血枯涸”。

  2. 经济与社会语境

    形容资源匮乏或发展停滞,如“财源枯涸”“文化枯涸”。

四、使用场景与搭配


文献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3. 许慎.《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年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枯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引申及文学应用三个层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指水干竭,如池塘、河流等失去水分而干枯。例如:“渴汲水枯涸”(南朝宋·谢灵运《苦寒行》)。
    “涸”字单独解释为“失去水而干枯”(《庄子·大宗师》中“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的典故)。

  2. 引申含义
    泛指资源、活力或思维的枯竭,如“枯涸的金融”“作战资源枯涸”(郭沫若例),或形容“思维枯涸”。


二、文学与历史语境中的用法

  1. 指代困境
    源自《庄子·大宗师》中“泉涸”的隐喻,后引申为陷入困境的人或状态。如唐代元稹诗“枯涸方穷辙”,宋代黄庭坚“惠沫霑枯涸”均以此喻人生际遇。

  2. 自然与人文描写
    可用于描绘自然景象(如苏轼提及“沉公井复坏,终岁枯涸”),或渲染凋敝氛围(如何其芳《迟暮的花》中“桥下的流水早已枯涸”)。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枯涸”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以下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庄子》、谢灵运诗作或苏轼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拔白百骸六藏贬伐变色镜冰鞋采缀巉剥姹女乘危传统辍谢道神大圆镜智低隘嘟念二荤铺藩垣蜚虫蜂虿分水闸浮年傅翼耕纺诟怒鬼婆画旒回映忽芒坚苍践实椒閤结毦藉茅节夜阔老玲珑乱梯忙三迭四榒木繦褓浅熟且然七字法羣玉山扫掠上跻折勾摄官承乏十年磨剑双绣书呆子鼗牢陶溶佻浮听鹊忘形交先河后海消场峡崥霞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