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人人得而誅之的意思、人人得而誅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人人得而誅之的解釋

得:可以,能夠;誅:殺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殺死他。極言某人罪大惡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人人得而誅之”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指“所有人都可以誅殺某人”,強調某人因罪大惡極而失去社會庇護。核心字詞解析:

二、出處溯源 最早見于《莊子·庚桑楚》:

"為不善乎顯明之中者,人得而誅之" 意為公開作惡者,人人有權懲罰()。部分文獻如提及《戰國策》出處,但主流觀點仍以《莊子》為源。

三、用法特征

四、典型用例 如明代文獻記載:

"靦顔事仇者,皆為大明當滅九族之逆賊,人人得而誅之"()

五、現代延伸 英文可譯為:

該成語至今仍活躍于書面語,常見于曆史評述、法律文書等嚴肅語境,使用時需注意對象行為的惡劣程度是否達到"罪不容誅"的标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人人得而誅之的意思

“人人得而誅之”是一個成語,意為所有人都可以對其進行嚴厲的懲罰。它表達了人人都有權利對惡人進行制裁的思想。這個成語主要用來批判那些作惡多端、傷害他人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為“人、言、罒”,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其中,“人”的部首是“人”字,筆畫數為2;“言”的部首是“讠”字,筆畫數為2;“罒”的部首是“網”字,筆畫數為5。總的來說,“人人得而誅之”的總筆畫數為9。

來源和繁體

“人人得而誅之”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大雅·闆》。而在繁體中,“人人得而誅之”是它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成語“人人得而誅之”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曆史記錄,這個成語的古時候寫法可能是“人人得而侮之”。

例句

1. 這個國家堅決維護正義,人人得而誅之。

2. 那個人的行為無法容忍,必須人人得而誅之。

3. 無論在任何時候,對于侵犯人民利益的行為,人人得而誅之。

組詞

人民、人為、得而、誅之

近義詞

衆人皆可懲罰、衆人皆可罰之

反義詞

人人得而寬容之、人人得而原諒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