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監議的意思、監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監議的解釋

猶審議。《宋史·仁宗紀四》:“夏四月甲午,命 劉沆 、 梁適 監議大樂。”《宋史·樂志二》:“朝廷制樂數年,當國財匱乏之時,煩費甚廣。器既成矣,又欲改為,雖命兩府大臣監議,然未能裁定其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監議”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ān yì,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監察評議

指對官員、組織或個人的行為進行監督、審議和評價,以确保公正廉潔。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政治體系,例如官員之間的相互監察,或對政府事務的公開評議。現代場景中也可延伸至企業管理或教育領域,如企業内部監察機制或學生行為規範評議。


二、審議讨論

特指對重大事務的集體審議,尤其用于曆史文獻中。例如《宋史》記載,宋仁宗曾命大臣“監議大樂”,即對禮樂制度進行審議讨論。此類場景強調通過權威機構或高層決策者的共同商議來裁定事務。


使用區别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可參考《宋史》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監議

監議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其中“監”是左邊的部首,表示監視、監察的意思;而“議”是右邊的部首,表示讨論、議論的意思。這兩個部首結合後形成了“監議”這個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來源:

“監議”一詞最早出現于《詩經·小雅·甫田之什》中的《大東》一篇,意為監視和議論國家政務。

繁體:

繁體字“監議”與簡體字“監議”拼音相同,字義相同,隻是書寫形式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曆史上,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字的外形更加繁複,而且存在多種書寫形式。關于“監議”的古代書寫形式已經難以考究,具體的寫法因時代、地域和個别個人的書寫習慣而存在差異。

例句:

1. 他們舉行了一場監議會議,讨論了當前的社會問題。

2. 政府部門正在進行監議,以便更好地管理公共資源。

組詞:

1. 監察:監視并管理特定領域的活動。

2. 議題:讨論或辯論的主題或議程。

近義詞:

監察、審議、議程。

反義詞:

行動、執行、執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