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寬肅的意思、寬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寬肅的解釋

寬厚肅穆。《國語·周語中》:“寬肅宣惠,君也;敬恪恭儉,臣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寬肅"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但其内涵豐富,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種重要的修養與治理理念。它由"寬"與"肅"兩個意義看似相反而實相成的字組合而成,核心含義是指待人寬厚仁和而治事或律己嚴謹莊重,是兩種看似矛盾品質的和諧統一。

  1. 核心釋義:

    • 寬: 指寬厚、寬容、寬和、不苛刻。體現在待人接物上,要求心胸開闊,能體諒包容他人,給人以仁愛、緩和之感。
    • 肅: 指嚴肅、莊重、嚴謹、恭敬。體現在處理事務、自我要求或營造氛圍上,要求态度認真、一絲不苟、遵守規矩、保持敬畏。
    • 合義: "寬肅"并非簡單的并列,而是強調一種内在的平衡與統一。它描述的是一個人(尤其指領導者或君子)或一種氛圍,既能以寬厚仁愛之心待人,使人感到親和;同時又能以嚴肅認真的态度處事律己,保持莊重和秩序,令人敬畏。這是一種剛柔并濟、恩威并施的境界。
  2. 溯源與典籍佐證:

    • 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儒家經典中關于君子修養和為政之道的論述。例如,《尚書·舜典》記載帝舜要求臣子做到"直而溫,寬而栗"(正直而溫和,寬宏而莊敬),其中的"寬而栗"(栗,通"慄",戰栗、敬畏,引申為莊敬嚴肅)就非常接近"寬肅"的含義,強調寬宏與莊敬的結合。孔穎達疏對此解釋道:"寬弘而能莊栗"。
    • 在曆史人物評價中,"寬肅"常被用來形容理想的統治者或重臣風範。如《宋史》評價司馬光:"光孝友忠信,恭儉正直……自少至老,語未嘗妄,其好學如饑渴之嗜飲食,于財利紛華,如惡惡臭,誠心自然,天下敬信……居處有法,動作有禮……其為相也,持心如水,以義制事,寬而肅,和而惠。"(《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列傳第九十五》)這裡"寬而肅"明确點出了司馬光為相時待人寬厚、處事嚴肅的特質。
    • 古代注疏家也常用類似概念解釋經典。如孔穎達在疏解《禮記》時,也強調"寬弘莊栗"的重要性。
  3. 内涵解析:

    • 對立統一: "寬"與"肅"看似矛盾(一松一緊,一柔一剛),但在"寬肅"的境界中實現了和諧統一。過寬則流于松懈、無原則;過肅則流于嚴苛、不近人情。"寬肅"則避免了這兩種極端。
    • 内外兼修: "寬"多指向對外(待人),"肅"多指向對内(律己)或對事(處事)。要求個體或領導者内外一緻,在展現親和力的同時不失威嚴和原則。
    • 治理智慧: 在管理或治國層面,"寬肅"體現了一種高超的平衡藝術。以寬仁凝聚人心、赢得愛戴;以嚴肅确保綱紀、維護秩序,從而達到"寬猛相濟"的效果。

"寬肅"意指寬厚仁和與嚴肅莊重的完美結合。它要求個體(尤其是領導者)在待人接物上體現寬容、溫和、仁愛(寬),而在律己修身、處理事務、維護規則上則要保持嚴謹、認真、敬畏的态度(肅)。這一概念深刻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追求中庸之道、講究剛柔并濟的哲學思想和處世智慧。其權威性源于儒家經典思想及曆代史書、典籍對理想人格與為政之道的記載與推崇。

網絡擴展解釋

“寬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寬厚而莊重的态度,形容人在保持嚴肅的同時不失寬容,常用于描述既威嚴又不失親和力的氣質。這一解釋源自現代詞典釋義,強調“寬”(寬容)與“肅”(莊重)的平衡結合。

二、古典文獻中的出處

最早見于《國語·周語中》:“寬肅宣惠,君也;敬恪恭儉,臣也。”此處“寬肅”用于描述君主的德行,意為寬厚肅穆,體現統治者既仁厚又威嚴的治理風範。

三、詞義解析

  1. 寬:指寬容、寬大,體現包容性。
  2. 肅:指莊重、嚴肅,體現原則性。 二者結合後,既可指個人修養(如領導者的儀态),也可指處事風格(如嚴格但不苛刻的管理方式)。

四、應用場景

例句參考

“他待人寬肅有度,既樹立了威信,又赢得了尊重。”——類似用法可參考古籍中的語境延伸。

别人正在浏覽...

罷怠罷壘八輪船半百才辭草台長流水稱列辍俸疵咎翠妫锉薦撮角亭子大四八放迸肥料風平浪靜函管黑紫灰色牋麻紀羣交酒海赍詣沮憤開涮老套子陋民馬頰河罵坐面梨滵溢嘛呢旗女眷女子無才便是德破國亡家切合時宜傾藿清耀侵加秦七羣衆繞梁鋭锒時望十堯飾馔壽皇收虜踏臂痛警外阃文公帕五更頭無施不效夏家匣劍鄉黉仙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