疵咎的意思、疵咎的詳細解釋
疵咎的解釋
缺點;過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程器》:“古之将相,疵咎實多。”
詞語分解
- 疵的解釋 疵 ī 毛病:疵吝。疵病。吹毛求疵。 缺點或過失:疵瑕。疵咎。疵點。 诽謗,非議:疵物。疵毀。 筆畫數:; 部首:疒; 筆順編號:
- 咎的解釋 咎 ù 過失,罪過:咎戾。負咎。以彰其咎。 怪罪,處分:既往不咎。咎由自取(遭受責備、懲處或禍害是自己造成的)。 災禍:休咎(吉兇)。 怨仇:與臣有咎。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疵咎"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漢語詞彙,由"疵"和"咎"兩個單字複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缺點、過失或罪責。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字義構成解析:
- 疵 (cī): 本義指玉上的斑點或瑕疵。《說文解字》釋為:“病也。從疒,此聲。”引申泛指缺點、毛病、過失。例如,《韓非子·大體》有雲:“不吹毛而求小疵。”意指不故意挑剔小毛病。
- 咎 (jiù): 本義指災禍、不祥。《說文解字》釋為:“災也。從人,各聲。”引申指過失、罪過、責備、追究責任。例如,《論語·八佾》中:“既往不咎。”意為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責備。
- 複合義: “疵”與“咎”意義相近,均有“過失、缺點”之意。二字組合成“疵咎”,屬于同義複合詞,強調過錯、罪責或應受責備的缺點,語義比單用“疵”或“咎”更重,帶有明顯的負面評價意味,常指可追究責任的過失或應受懲罰的罪責。
-
核心釋義:
- 過失;罪責;可指責的缺點。 這是“疵咎”最核心的含義。它指人或事物存在的、應受責備或可能導緻不良後果的缺陷、錯誤或罪過。
-
用法與語境:
- “疵咎”多用于書面語或較正式的語境,現代漢語口語中已較少使用。
- 常用于指人行為、品德上的過失或罪責。例如:“身無疵咎”(指自身沒有過失)。
- 也可用于指事物存在的缺陷或問題,但較少見。
- 常帶有被追究、被責難的意味。
-
近義詞辨析:
- 瑕疵: 側重指微小的缺點或毛病,程度較輕,不一定涉及責任追究(如“白璧微瑕”)。
- 過失: 指無意的錯誤或疏忽,程度可輕可重。
- 罪過: 指嚴重的過失或違反道德、法律的行為,程度最重。
- 咎戾: 與“疵咎”意義非常接近,也指罪過、過失。
- 疵咎 在程度上通常介于“過失”和“罪過”之間,強調其可責性。
-
文獻例證參考:
- 雖然“疵咎”在現代常用詞典中收錄不多,但在古代文獻和大型權威辭書中可見其蹤迹。例如: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疵咎”的釋義為:“缺點;過失。”并引用了《後漢書·五行志三》中的例句:“消複災咎,以緻禎祥,其有禆益。” 劉昭 注引《樂葉圖徵》:“禹 之時,民大樂,其驪山 野馬,自然繁殖……以為馬瑞,馬有騏驎,騏驎者,仁獸也,牡曰騏,牝曰驎,禹 時來,故有騏驎之瑞。其應:天下太平,政教得中,則騏驎至。政教苛失,咎徵并臻,則騏驎不至。” 其中“咎徵”即災禍的征兆,“疵咎”與之相關,指導緻災禍的過失。
- 其他古籍如《宋書》、《新唐書》等史書中,在論述人物功過或天象人事感應時,也偶見類似用法,意指可導緻不良後果的過失或罪責。
“疵咎”是一個文言複合詞,意指可被指責、可能導緻不良後果的缺點、過失或罪責。它由表示“缺點”的“疵”和表示“災禍/罪過”的“咎”組合而成,語義較重,強調過失的可責性和潛在危害性。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書面語或研究古代文獻時。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大型辭書及古代史書、典籍中的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疵咎”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缺點、過失或過錯,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存在的瑕疵或應受責備的失誤。
詞源與結構
- 單字解析:
- 疵(cī):原指物體上的瑕疵,引申為人的缺點或毛病(如“吹毛求疵”)。
- 咎(jiù):表示過失、罪責(如“咎由自取”),也可指責備或災禍。
- 組合意義:兩字結合後,強調對缺陷或錯誤的批評與歸責。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南朝梁代劉勰的《文心雕龍·程器》:“古之将相,疵咎實多。” 意指古代将相也存在諸多缺點和過失。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如文學評論、曆史分析等,側重客觀指出問題。例如:
- 評價曆史人物時:“雖功績卓著,然其疵咎亦不可忽視。”
- 文學批評中:“這部作品在結構上存在疵咎。”
擴展說明
該詞帶有一定文言色彩,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但適用于學術或嚴肅讨論場景,需結合上下文明确具體指代的過失類型。
别人正在浏覽...
敗家白土倍棄擦減辰旒尺蠖出漏子畜食觸殃賜勳躭待倒亂締約笃患咄嗟二日本方棱匪類凫鹥寒菜歡忻魂不附體活火山佳麗城交糺驕踞澆僞箕巢截稿蝍且甘帶遼東豕流莺螺杯祿星鹵竈率斂馬蜩冥司木椹納采啤酒廠平正輕音樂清早寝衾崷崒三觀三角鐵深渾世壽說黃道黑宋高宗梯山棧谷痛警土基徒子徒孫亡恙危難餡兒餅豨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