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九河之一,今已湮,故道約在今 河北省 東光縣 之北、 泊頭市 之南。《書·禹貢》“九河既道” 唐 孔穎達 疏:“ 馬頰河 勢,上廣下狹,狀如馬頰也…… 太史 、 馬頰 、 覆釜 在 東光 之北, 成平 之南。” 元 範梈 《春日次韻友生絕句》之一:“ 馬頰河 陽近北辰,去來猶爾恨通津。”亦省稱“ 馬頰 ”。 元 丁複 《送楊友直赴刑部主事》詩:“邊靜 龍堆 月,河清 馬頰 冰。”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 禹 九河故道,今傳其名,尚有存者。 徒駭 在 滄州 , 太史 在 南皮縣 之北, 馬頰 在 東光縣 界。”
馬頰河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重要河流之一,其含義和地理特征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馬頰河是古代“九河”之一,最初為黃河下遊的支流,現河道已湮沒。其故道約位于今河北省東光縣北部至泊頭市南部一帶。現代馬頰河發源于河南省濮陽縣澶州坡,流經河南濮陽、河北大名,最終進入山東省境内,全長約400公裡,最終注入渤海。
在文學作品中常作為地理意象出現,如元代範梈詩句“馬頰河陽近北辰”,反映了其曆史交通地位。部分地方縣志記載其别稱“趙王河”,但具體來源已不可考。
《馬頰河》是指位于中國江蘇省的一條河流。這條河流得名于其水流彎曲蜿蜒的形狀,有時看起來像馬的頰部。
《馬頰河》的拆分部首是馬、頁、水,其中“馬”作為部首。
在現代漢字中,《馬頰河》的總筆畫數為18畫:
- “馬”字,總筆畫數為10畫。
- “頰”字,總筆畫數為9畫。
- “河”字,總筆畫數為8畫。
《馬頰河》一詞來源于地名,指江蘇省一條具有馬頰形狀的河流。
在繁體字中,“馬”、“頰”、“河”的寫法相同,隻是字形更為複雜。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字形有所不同:
- “馬”字的古字形為 “馬”。
- “頰”字的古字形為 “頰”。
- “河”字的古字形為 “漦”。
1. 沿着馬頰河的岸邊,長滿了郁郁蔥蔥的植被。
2. 馬頰河是當地居民的重要生活水源。
組詞:馬蹄、頰部、河流。
近義詞:彎曲的河流、蜿蜒的水道。
反義詞:直線河流、筆直的江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