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踏臂的意思、踏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踏臂的解釋

亦作“蹋臂”。連臂而歌,踏地為節。 明 王世貞 《從軍行》:“蹋臂歸來六博場,城中白羽募征 羌 。” 清 李旦華 《程鹹九邀過寄圃分賦》:“蹋臂從君慣,疎狂奈我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踏臂”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根據來源區分:

  1. 連臂歌舞的動作(多數來源支持):
    指古代歌舞形式中,人們手挽手連成臂膀,腳踏地面打節拍的動作。這一用法在詩詞中常見,如明·王世貞《從軍行》和清·李旦華的詩句()。該詞也寫作“蹋臂”,強調集體歌舞時的節奏感與肢體協調。

  2. 比喻利用他人力量(僅個别來源提及):
    根據,該詞作為成語使用時,字面義為“用腳踩他人肩膀借力攀升”,引申為借助他人資源達成自身目的。但這一解釋在其他權威詞典中未明确出現,可能存在語境限定或誤用風險。

使用建議:
在文學或曆史文本中,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若遇到比喻用法,需結合上下文确認是否符合作者意圖。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踏臂

踏臂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了“踏”和“臂”兩個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的部首和筆畫分别是:

踏:辶(辵)+ 足 (7畫)

臂:月 (4畫) + ⺼ (5畫)

來源和繁體

“踏臂”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器之一的藤甲臂。藤甲臂是一種用來保護手、臂以及身體的防護裝備,由于行軍需要在艱難的地形中踏行,所以這種裝備被稱為“踏臂”。

在繁體中,“踏臂”這個詞的寫法通常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踏臂”這個詞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踏字的“足”部分常常寫作“㐄”,而臂字的月部分常常寫作“肉”。這些寫法在今天已經不再常見。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踏臂”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穩穩地踏着臂子,沒有被跌倒。

2. 軍人在戰場上經常使用踏臂作戰。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以下是與“踏臂”相關的一些詞語:

組詞:踏伏、踏歌、踏青、臂力

近義詞:踩踏

反義詞: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