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土虺蛇 ”。
“土腳蛇”一詞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生物學定義(主要含義)
基本屬性
土腳蛇是蝮蛇的一種,學名Agkistrodon halys,屬爬行綱蝰科,别稱土虺蛇、七寸子、草上飛等。
特征:頭呈三角形,體粗短,背部暗褐色,體側有深褐色圓形斑紋,體長60-70厘米,屬小型毒蛇。
分布與習性
廣泛分布于中國長江中下遊、東部沿海及遼甯南部、陝西南部,栖息于平原、丘陵、農田等近水源區域,耐寒性強。
藥用價值
中醫認為其有祛風、通絡、止痛、解毒功效,可用于風濕痹痛等病症。
二、成語/網絡引申義(次要含義)
在部分語境中,“土腳蛇”被引申為形容缺乏經驗或能力的人,其中“土腳”指未受教育的粗人,“蛇”比喻狡猾或敏捷特性。但此用法較少見,且權威資料中未廣泛收錄,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其他注意事項
若被土腳蛇咬傷,需保持冷靜并減少活動,及時就醫。其别名因地域差異較多,可能與短尾蝮、黑眉蝮蛇等混淆。
《土腳蛇》是一個常用于口語中的詞語,多用于貶義。它指的是那些沒有修養、沒有見識、素質較低的人。
《土腳蛇》這個詞由三個部首組成:土、虍、虍。其中“土”部表示與土地有關,常用于形容一些不文明、粗鄙的事物。而“虍”部表示虎類動物,常用于貶義詞中表示那些粗野或愚蠢的人。整個詞語共有12個筆畫。
《土腳蛇》一詞來源于中國南方方言,尤其在廣東省流行。在簡繁體字中,它的繁體寫法為「土腳蛇」。
在古時候,「土腳蛇」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其古代寫法為「土腳蛇」,其中「腳」表示腳而不是現代的「虍」。這種寫法較現代寫法通用于南方一些方言中。
1. 他從小長在農村,一直是個土腳蛇,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
2. 那個人一看就是個土腳蛇,舉止粗俗,一點教養都沒有。
組詞:鄉巴佬、土包子、土匪。
近義詞:土鼈、俗人。
反義詞:君子、紳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