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盜鐘掩耳的意思、盜鐘掩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盜鐘掩耳的解釋

《呂氏春秋·自知》:“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後以“盜鐘掩耳”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公平》:“為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聞,此猶捕雀而掩目,盜鐘而掩耳者,隻以取誚,将何益乎?”《雲笈七籤》卷九十:“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鬼神已知而雲不知,是盜鐘掩耳之智也。”亦省作“ 盜鐘 ”。 南朝 梁 任昉 《勸進今上箋》:“惑甚盜鐘,功疑不賞,皇天後土,不勝其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盜鐘掩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1.成語來源

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故事講述有人偷鐘時因鐘太大無法搬動,便将其砸碎,但鐘聲響起後,他因害怕被人發現而捂住自己的耳朵,試圖掩蓋聲音。這一行為被用來比喻自欺欺人。

2.基本含義

3.結構與用法

4.延伸理解

成語通過誇張的故事情節,揭示了“主觀掩蓋無法改變客觀事實”的哲理。例如,提到韓國政府曾用類似行為處理争議事件,進一步說明其現實應用場景。

例句:

他試圖銷毀證據,卻不知這不過是盜鐘掩耳,真相終會暴露。

通過以上分析,成語的寓意和用法可清晰呈現。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盜鐘掩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掩耳盜鈴,比喻自欺欺人,故意對自己的錯誤或失敗不予承認。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盜:冖+自,總計6畫 - 鐘:金+中,總計10畫 - 掩:扌+兼,總計11畫 - 耳:耳,總計6畫 來源: 《盜鐘掩耳》這個成語來自于《戰國策·魏策四》一文,故事中講到一個人偷竊了大鐘的鈴聲,隨後卻掩住自己的耳朵,聲稱聽不見。由此,這個成語就産生了。 繁體: 《盜鐘掩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一般來說,《盜鐘掩耳》的字形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 他犯了錯,可是卻一直盜鐘掩耳,根本不肯面對現實。 - 這個公司的老闆明明知道問題出在他自己身上,卻總是掩耳盜鐘,不願意承認錯誤。 組詞: - 盜賊:偷竊犯罪的人。 - 掩耳盜鈴:與盜鐘掩耳的意思相近,用來形容自欺欺人的行為。 近義詞: - 自欺欺人:與盜鐘掩耳含義相同,形容自我欺騙的行為。 - 掩人耳目:意思是故意掩蓋真相,進行欺騙。 反義詞: - 坦誠面對:與盜鐘掩耳相對,表示勇于直面錯誤或失敗,沒有掩蓋或逃避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