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苛的意思、貪苛的詳細解釋
貪苛的解釋
貪婪暴虐。《後漢書·殇帝紀》:“貪苛慘毒,延及平民。”《南史·循吏傳·郭祖深》:“故廉潔者自進無途,貪苛者取入多徑。”
詞語分解
- 貪的解釋 貪 (貪) ā 求多,不知足:貪玩。貪杯(過分好喝酒)。貪婪。貪污(利用職權非法地取得財物)。貪戀(十分留戀)。貪心。貪圖。貪財。貪求。貪權。貪欲。貪得無厭。貪贓枉法。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
- 苛的解釋 苛 ē 過于嚴厲:苛刻。苛毒。苛求。苛責。苛待。 繁重,使人難以忍受:苛重(恘 )。苛捐雜稅。 腐蝕性:苛性(如************、氫氧化鈉等能腐蝕皮膚及纖維之類的化學性質)。*********(燒堿)。 苛 ē 古同“
專業解析
貪苛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複合詞,由“貪”和“苛”兩個字組合而成,主要形容統治者或掌權者貪婪無度且法令嚴酷、賦稅繁重的行為或狀态。以下是詳細釋義:
-
字義分解:
- 貪(tān):本義指愛財,引申為對財物、權勢等無節制地追求和占有,不知滿足。《說文解字》釋為“欲物也”。《漢語大詞典》解釋為“愛財曰貪”,即貪婪、貪得無厭。
- 苛(kē):本義指小草,引申為煩瑣、細碎、嚴厲。《王力古漢語字典》解釋為“煩瑣,苛刻”。《古代漢語詞典》釋為“苛刻,繁細,煩瑣”。
-
複合詞義:
- 貪婪而苛刻:指當權者既貪求財物(如橫征暴斂),又施行嚴酷煩瑣的法令或管理,對百姓進行雙重壓榨。
- 指代暴政:常用來形容統治者的暴虐統治,特點是經濟上的掠奪(貪)和政治上的高壓(苛)。
- 核心含義:形容統治或管理方式既貪婪無厭又殘酷嚴苛。
-
典籍用例:
該詞在古籍中常用來批評暴政。例如,《史記·李斯列傳》中趙高評價秦二世時提到:“今行逆於昆弟,不顧其咎;侵殺忠臣,不思其殃;大為宮室,厚賦天下,不愛其費:三者已行,天下不聽。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鹹陽,麋鹿遊於朝也。” 其中“厚賦天下”即體現了“貪”,“侵殺忠臣”等體現了法令的嚴酷,整體可視為“貪苛”的表現。
“貪苛”一詞精準地概括了曆史上某些統治者或官吏的雙重惡行:在經濟上貪婪地搜刮民脂民膏(貪),在政治上施行嚴刑峻法、苛捐雜稅(苛),給百姓帶來深重苦難。它是批判暴政、描述社會黑暗面的重要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貪苛”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ān kē,意為貪婪暴虐,通常用來形容官吏或當權者的惡劣品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貪苛”由“貪”與“苛”組合而成:
- 貪:指貪圖財物、權力或私利,表現為無止境的欲望(如貪污、貪得無厭)。
- 苛:意為苛刻、嚴酷,可指繁重的賦稅或殘暴的對待(如苛責、苛捐雜稅)。
合起來即“既貪婪又暴虐”,多用于描述掌權者的剝削行為。
-
文獻例證
- 《後漢書·殇帝紀》中提到:“貪苛慘毒,延及平民”,指官吏的貪婪暴虐波及百姓。
- 《南史·循吏傳·郭祖深》記載:“廉潔者自進無途,貪苛者取入多徑”,對比清廉與貪暴者的不同境遇。
用法說明
- 適用對象: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批判官吏、統治者的殘暴統治。
- 近義詞:貪婪、暴虐、苛酷;反義詞:廉潔、仁厚。
- 現代延伸:可借喻現代社會中濫用職權、壓榨他人的行為。
“貪苛”一詞通過“貪”與“苛”的疊加,強化了對權力者雙重惡行的批判,常見于史書對暴政的記載。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後漢書》《南史》等史籍。
别人正在浏覽...
哀勸包宿鄙夭博學曹吏昌洋倡優刺芒從禽當成刀豆大平原電改帝軒鬥建妒忮法車發靈凡爾副研甘茶冠德郭履和媚恢詭忽眨将門有将澆僞椒香經帷迹射髻簪科目儒刻謙論硋曼靡綿羃明兒鳴吠客磨鋊沐雨栉風撚泛錢郎搴旗輕涼請示氣懾齊嚴三陰守危樞長數粒淑亮訟件素十錦灘哥貪色烏蜑戶香篝襲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