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持送;遣送。《漢書·匈奴傳上》:“而 漢 俗屯戍從軍當發者,其親豈不自奪溫厚肥美,齎送飲食行者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屍變》:“宰與之牒,齎送以歸。”
2.殉葬品。《莊子·列禦寇》:“ 莊子 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
“齎送”是“赍送”的異體字形式,屬于漢語古語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赍”本義為“持物贈人”,後引申為攜帶、贈送之意。“赍送”指以鄭重形式将財物或文書送達他人,多用于古代禮儀、外交場合。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注疏,如《周禮·天官·外府》鄭玄注:“齎送之,謂以財物與人也。”此用法在曆代文獻中延續,如《後漢書·隗嚣傳》載:“齎送珍寶,輸遺匈奴。”均指以官方形式向對方呈遞物品。
現代權威辭書《辭源》(商務印書館)特别标注其古語屬性,指出該詞常見于先秦至唐宋文獻,明清後逐漸被“饋贈”“呈送”等詞替代。其語義核心包含三層:一是動作的鄭重性,多用于正式場合;二是對象的特定性,常指向地位較高者;三是目的的明确性,多帶有禮儀或政治意圖。
“齎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持送、遣送
指攜帶物品贈予或護送他人。例如《漢書·匈奴傳》記載,漢代戍邊士兵的親屬會準備物資“齎送飲食行者”,即攜帶食物送給出征的人。
殉葬品
在《莊子·列禦寇》中,莊子以“萬物為齎送”表達對喪葬的豁達态度,此處“齎送”代指陪葬物品。
建議結合《漢書》《莊子》原文例句進一步理解其古漢語用法。
奧渫編劇飚車不安本分慘遭不幸測報鬯茂持支旦莫地德端匹風信年華分民伏牛山浮土鋼精供享貢選溝壍環複護憑建號椒室價錢吉駕驚唬驚瀾金蓮花炬謹庸記賬寄治潰裂岚煙療治六房醁酒蠻榼納土年壯氣銳噴水偏制平惠平朔牽拖敲撲恰如青甸遒然桑織删治施事疏昵飕飕鐵笛透碧霄忘翼杌凳蚬鬥先遊謝郎着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