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覆的意思、布覆的詳細解釋
布覆的解釋
(1).布散籠蓋。《文選·馬融<長笛賦>》:“氣噴勃以布覆兮,乍跱蹠以狼戾。” 李善 注:“布覆,周布四覆也。”
(2).書信用語。謂陳述己見以答複對方。 清 李鴻章 《複黃翼升書》:“耑此布復,敬頌勳祺。” 清 秋瑾 《緻秋譽章書七》:“草草布覆,即請文安。” 魯迅 《且介亭雜文·答曹聚仁先生信》:“專此布複,即頌時綏。”
回信用的套語。意謂陳述并回複如上。 魯迅 《書信集·緻劉炜明》:“專此佈覆,即頌時綏。” 魯迅 《書信集·緻陳光堯》:“專此佈覆,即請撰安。”
詞語分解
- 布的解釋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後的織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種錢币。 宣告,對衆陳述:宣布。發布。布告。開誠布公(推誠相見,坦白無私)。 分散到各處:散布。遍布。星羅棋布。 流傳,散播
- 覆的解釋 覆 ù 遮蓋,蒙:覆蓋。覆溺。覆蔽。覆被(遮蓋,喻恩蔭)。覆庇。 翻,傾倒,敗,滅:覆舟。颠覆。覆滅。覆轍(翻過車的道路,喻曾經失敗的做法)。覆沒(?)。覆水難收。覆巢無完卵(喻滅門之禍,無一得免,亦
網絡擴展解釋
“布覆”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主要含義:
-
布散籠蓋
指事物廣泛覆蓋或分布四周。例如《文選·馬融〈長笛賦〉》中“氣噴勃以布覆兮”描述氣息彌漫覆蓋的狀态。
-
書信用語
作為書信結尾的套語,表示“陳述并回複如上”。魯迅在書信中多次使用,如《緻劉炜明》中的“專此佈覆,即頌時綏”。
-
回信表述
引申為書面答複對方觀點,常見于正式信函。例如清代李鴻章《複黃翼升書》中的“端此布複,敬頌勳祺”。
補充說明:
- 詞源差異:部分文獻将“布覆”與“布復”視為異形詞,兩者含義相近(如)。
-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用于文學或仿古語境,日常交流中基本被“回複”“覆信”等替代。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詞典(如漢典)及文學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布覆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布覆(bù fù)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作動詞,意思是将布料鋪在某物之上,覆蓋或遮蓋某物。它可以形容用布料覆蓋床上、桌子上的物品或用來遮陽遮雨的帳篷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布覆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巾”部,右邊是“複”部。它的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布覆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最早的形狀是用巾和複兩個字加在一起,巾表示布料,複表示覆蓋或遮蓋。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兩個字逐漸合為一個字,形成了布覆。
繁體:
布覆的繁體字為布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作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布覆的字形為布(左右結構)覆(上下結構),布字的上方覆字的下方。
例句:
1. 奶奶将一條毛毯布覆在床上。
2. 我打開遮陽傘,布覆在頭上,避免陽光直射。
3. 媽媽把桌子上的菜品用一塊桌布覆蓋起來。
組詞:
布料、布匹、布藝、布置、遮蓋等是與布覆相關的詞語。
近義詞:
遮蓋、蓋覆、覆蓋都可以用來表示和布覆類似的意思。
反義詞:
揭開、散開、暴露可以用來表示相反的意思,即取消覆蓋或顯示出某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