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ngqiu Waterfall in Yandang mountain] 雁蕩山著名的大瀑布
(1).上有懸瀑下有深潭謂之龍湫。《隋書·禮儀志一》:“鹿角生於楊樹,龍湫出於 荊谷 。” 唐 杜荀鶴 《送吳蛻下第入蜀》詩:“鳥徑盤春靄,龍湫發夜雷。” 清 顧炎武 《五台山記》:“北臺最高,後人名之 葉鬥峯 。有龍湫,其東二十裡為 華巖嶺 。”
(2).瀑布名。在 浙江 雁蕩山 。 前蜀 貫休 《無題》詩:“ 雁蕩 經行雲漠漠, 龍湫 宴坐雨濛濛。”
“龍湫”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字面解釋
“龍湫”指上有懸瀑、下有深潭的自然景觀,其中“湫”意為水潭。
例如:古代文獻中常以“龍湫”描述瀑布與深潭共存的景象,如《隋書·禮儀志》提到“龍湫出於荊谷”。
地理特指
該詞專指浙江雁蕩山的大瀑布,即“大龍湫”。
在漢語中,“龍湫”偶爾被引申為比喻事物與預期不符,如成語“龍湫茶”形容飲茶時喝到茶渣的失望感。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地理特征或曆史背景,可參考雁蕩山景區資料或古籍《雁蕩山志》。
龍湫(lóng qiū),是一個漢語詞彙,拆分成部首為“龍”和“湫”,總共有20個筆畫。
龍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保定發音表》,是由民間常用的方言詞“壚渠”轉化而來。壚渠又是博客園中國《呼和浩特方言詞典》中的方言詞,意為“脖子”。
龍湫(lóng qiū)是龍湫的繁體寫法。
古代漢字中,“龍”對應的部首是“虍”,“湫”對應的部首是“氵”。而且在古代,繁體字“龍”還有另一種寫法,即“閬”。
1. 這條河道因為潮汐而起伏,形如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因此被命名為龍湫。
2. 遊客們沿着龍湫觀景台,欣賞着美麗的自然風光。
龍湫的相關詞彙有:龍、湫道、湫水、湫澤、龍脖子。
近義詞:壚渠、脖子。
反義詞:平靜、平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