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沉着痛快 ”。堅勁而流利;遒勁而酣暢。《法書要錄》卷一引 南朝 宋 羊欣 《采古來能書人名》:“ 吳 人 皇象 能草,世稱沉著痛快。”《說郛》卷六九引 宋高宗 《翰墨志》:“ 芾 ( 米芾 )於真、楷、隸、篆不甚工,惟於行草,誠入能品,以 芾 收六朝翰墨,副在筆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辨》:“其大概有二:曰優遊不迫,曰沉著痛快。”著,一本作“ 着 ”。
見“ 沉著痛快 ”。
“沈着痛快”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ěn zhe tòng kuài,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最初用于形容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的風格,指遒勁酣暢、剛柔并濟的筆觸,既有沉穩的力道,又有流暢自如的節奏感。例如:
現代多用來形容人的處事态度或表達方式:
此成語多用于褒義語境,既可描述藝術創作,也可贊美人物的處事風格。如需具體使用示例,可參考書法評論或人物傳記類文獻。
《沈着痛快》是一個成語,意指沉穩冷靜而坦率爽快。這個成語由4個字組成,包含了“沈”,“着”,“痛”,“快”。
按照部首進行拆分:
拆分後的筆畫數為:
《沈着痛快》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證道雜著·性分》一書中。後來被廣泛使用,并成為漢語中常用的成語之一。
《沈着痛快》的繁體寫法為「沉著痛快」。
在古代,沈字的寫法為「瀋」,着字的寫法為「著」。
他在危急時刻表現得非常沈着痛快。
與《沈着痛快》意思相近或相關的成語有:鎮定自若、泰然自若、爽快直率。
近義詞包括:泰然自若、不慌不忙、冷靜果斷。
反義詞包括:慌張失措、惶恐不安、腼腆羞澀。
【别人正在浏覽】